">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邢蕊)過去的6月,惠若琪異常忙碌。多年來在學術上的努力開花結果,她拿到了南京師范大學的博士學位,未來將留在母校任教。從賽場到職場,惠若琪對排球的熱愛從未改變。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她坦言:“作為排球人,我有義務回饋社會,把從排球中學到的東西帶給更多人。”

惠若琪出席活動(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7年前,惠若琪獲得修讀博士的資格。彼時,還是中國女排隊長的她,職業生涯已經到達巔峰。里約奧運會,惠若琪最后時刻的一記探頭球,幫助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奪奧運金牌。回歸國內賽場,她帶領江蘇女排獲得隊史首個聯賽冠軍以及首個全運會冠軍。帶著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惠若琪在2018年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下句號。
告別征戰12載的排球賽場,“元氣少女”迫不及待開始了人生的下一局。過去6年時間里,惠若琪走過的每一步,都鐫刻著她關于排球的理想與信念。她組建訓練營、努力成為國際排聯技術代表助理、不遺余力推廣排球……巴黎奧運會,她也將以解說身份參與其中。昔日的主攻手嘗試著從多元角度理解排球,希望將女排精神和排球能量傳遞下去。

圖為前中國女排隊員惠若琪與巴黎奧運會吉祥物弗里熱、熊貓合影。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去年底,惠若琪帶著惠基金公益團隊發起的“百城百場”計劃,來到了黑龍江大慶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和一群熱愛排球的留守兒童進行了一場切磋較量。
“當地的一個數學老師堅持教排球很多年,全校600多個孩子中有200多個都會打排球,他們對排球是骨子里的熱愛。當時聽到這個故事很感動,我覺得這就是體育教育最美的模樣。”惠若琪這樣感慨。
看著裝備簡陋、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在雪坑里打球的孩子們,惠若琪也想起了剛剛接觸排球時的自己。“那時候練球沒場地,隨便拿個樹杈,中間搭個網,只要有球打,讓我干啥都行。”
對惠若琪而言,小時候打排球是一種純粹的樂趣。而在成為職業隊員后,她肩負的責任與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擔任中國女排隊長后,她為國爭光的使命感更加強烈。直到里約奧運奪冠,惠若琪才終于覺得“對自己有個交代了”。
相較于榮譽,惠若琪坦言,排球讓她收獲了更好的自己,她從中得到了經驗、力量,以及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

圖為惠若琪。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2015年出征世界杯前的一周,惠若琪因為心臟問題躺在了冰冷的手術臺上。醫生從她大腿根部插入了一根導管,一路直抵心臟。“每次這根管子抖動的時候碰到心臟,都會發生自發性的反彈。心跳最快的時候,達到每分鐘250次,感覺自己要爆炸了。”手術過程中還出現了極端情況,通過電擊,惠若琪才闖過了鬼門關。
這次經歷使得惠若琪錯過了2015年世界杯,她只能在病床上,看著隊友們拿著自己的隊服站上了冠軍領獎臺。不久之后,惠若琪重新回到了賽場,備戰里約奧運。然而,距離奧運會僅剩5個多月的時候,傷病再次復發。
無助的惠若琪找到了時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晚上我去了郎導的房間,說出了我這輩子都沒曾想過的話。我說,郎導,我這次可能真的堅持不了了,說完眼淚就止不住地流。”
郎導看到我哭了,她也跟著哭起來。郎導拉著我的手說:“我們還有時間,如果你的夢想還在那個地方,你就再為夢想爭取一次。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惠若琪領獎。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得到了教練的鼓勵,惠若琪毅然決然地接受了第二次心臟手術。幸運的是,她如愿康復,并在賽場上證明了自己。
如今,惠若琪也成為了一位母親,她會用自身經歷告訴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克服困難。她表示:“我覺得排球運動不僅能讓大家學會團隊協作、頑強拼搏,更多的是能被女排精神感染,帶入到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我覺得這是體育更大的魅力。”
作為排球運動的直接受益人,惠若琪也希望通過自己影響更多人。“我們的排球人口基數還是有所欠缺。未來一段時間,排球運動的發展取決于校園排球的發展。排球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教育手段,希望更多小朋友可以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只有人口基數擴大了,我們才能在中間發現好苗子,反哺競技體育。”(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