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夏旭東 樂文浩)今年以來,十堰房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點圍繞“一個核心、兩大平臺、三支隊伍、四個領域、五種能力、六個機制”建設下功夫,有效推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房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圍繞一個核心,發揮黨建引領。依據中央《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的意見》,制定房縣貫徹落實措施,以黨建為紐帶,推動黨建向基層網格、樓棟延伸,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提升服務群眾效能。今年,房縣在281個村(社區)打造“黨員一帶十”模式,由1名黨員聯系其住所附近10戶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小訴求、小矛盾、小糾紛、小隱患、小意見及時處置,對不能立即化解的問題,迅速上報包網格村(社區)干部,村(社區)干部協調多方力量共同解決,實現黨建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每人。
建好兩大平臺,發揮陣地作用。一是加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按照中央部署,省、市要求,一體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工作站)實體化、規范化、網格化、信息化建設。目前,縣本級、20個鄉鎮、281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工作站)已全部建成并實戰化運行,實現了群眾矛盾糾紛有平臺說事、有人管事、有規矩理事。二是加強特色調解組織建設。以縣綜治中心為依托,整合專業力量,選聘法律素養高、責任心強的政法退休干部,組建縣級“嘹亮人兒”調解工作室,參與疑難信訪維穩案件化解。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接待來訪群眾300余人次,調處化解疑難復雜矛盾糾紛169件,示范帶動鄉鎮成立特色鮮明矛調工作室9個,形成了“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的良好局面。
組建三支隊伍,充實基層力量。一是組建“三官”巡村隊伍。在各村(社區)組建“三官”巡村隊伍,即“鄉官”“警官”“村官”,實行重要時段“遍巡”、每月“例巡”、特殊時段“特巡”模式,重點圍繞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調解等內容開展巡村治村,推動矛盾糾紛一線發現、一線處置、一線化解。二是組建律師、法律明白人普法宣傳隊伍。組建5支律師宣講團,培養789名法律明白人,深入村(社區),圍繞“八五”普法、防范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主題,開展以案釋法普法宣傳、引導群眾學法用法,提高群眾法治意識、法治思維。三是組建鄉賢、五老人員調解隊伍。依據縣域文化特點,把鄉賢、五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戰士、老勞模)吸納到村(社區)調解組織中,發揮其群眾基礎好、知識水平高、群眾威望高優勢,促進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自三支隊伍組建以來,累計走訪服務群眾8.6萬人次,開展普法宣傳120場次,排查矛盾糾紛1422件,化解1413件,化解率達99%。
緊盯四個領域,守牢命案底線。一是加強問題少年的教育管理。房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社會需求、現實需要,高位謀劃問題少年教育管理,于2023年12月,建成十堰市首個公益、公辦性質教育管理罪錯未成年人專門學校,著力在青少年預防犯罪、教育矯治上下功夫。學校開辦以來,共接收矯治學生124人,成功矯治教育45人,讓其正常回歸校園、回歸家庭。二是加強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控。出臺《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控八條意見》,推動精神障礙患者監護、救治、包保責任落實,對0-2級患者落實“三包一”包保責任(村干部、鄉村醫生、監護人各一名),對3-5級高風險患者落實“五包一”包保責任(鄉鎮干部、民警、村干部、鄉村醫生、監護人各一名)。堅持定期走訪關心關愛生活狀況,有效預防極端案事件的發生。三是強化刑滿釋放、安置幫教、吸毒人員管理。壓實主體責任,對全縣刑滿釋放、安置幫教、吸毒人員建立管理臺賬逐個明確包保責任人,同時發揮司法、公安、民政、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職能聯動作用,做實做細了重點人員銜接安置、管控教育、困難救濟、就業創業指導等工作,確保重點人員在管在控在位。四是加強“家情鄰債”糾紛預防排查化解。以“戶戶走到”抓手,每月組織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大包保、大穩控”專項行動。今年來,共排查化解“家情鄰債”矛盾糾紛500件,有效預防了因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引發“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
提升五種能力,彰顯擔當作為。一是提高干部法治思維能力。加強黨規法律知識學習,讓政法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二是提高干部洞見認知能力。增強干部思想敏銳性、工作前瞻性,讓政法干部對新事物、新變化有深邃洞察,對趨勢與風險能及時準確處置。三是提高干部突發應變能力。增強干部風險意識、提高工作本領,努力提升政法干部應對突發事件風險處置、輿情控制能力水平。四是提高干部耐壓承受力。增強抗壓能力鍛煉,讓政法干部保持敢于迎著矛盾上、頂著壓力沖的智慧定力,以忠誠履職盡責展現擔當作為。五是提高干部溝通協調能力。增強干部語言溝通和辦事協調能力培訓,提升政法干部服務宗旨意識竭誠為民。今年來,房縣以實戰實用實效為導向,累計開展政法干部教育培訓活動5場次、組織青年干部開展案例研討評析會15場次,干部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完善六個機制,落實閉環管理。一是完善排查預警機制。每月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對走訪發現的各類矛盾風險做到全面感知、及時介入,從源頭上預防處置。二是完善研判會商機制。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導向,發揮綜治中心作用,組織屬事屬地單位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會商,讓糾紛化解由“單兵作戰”變“合成作戰”。三是完善多元化解機制。整合信訪、政法各單位、各事權部門、鄉鎮村(社區)調解力量,以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為主線,形成多部門現場參與、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化解工作格局。四是完善交辦督辦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完善矛盾糾紛化解交辦督辦機制,對矛盾糾紛交辦、受理、辦理、答復等環節一盯到底,直至案結事了人穩。五是完善跟蹤回訪機制。堅持“誰首辦、誰交辦、誰落實”原則,對交辦至屬地和部門受理的矛盾糾紛化解、風險隱患處置過程做到實時跟蹤、及時回訪,確保化解結果讓群眾滿意。六是完善責任追究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摸排掌握的矛盾糾紛,逐一明確化解責任。對因排查化解工作不細致深入,導致極斷案事件發生,依法依規追責問責。今年來,通過六項機制完善實施,累計處置辦結群眾“警情、訪情、民情、輿情、社情”等五情信息6660余條,實現了全縣群眾訴求信息“收、研、交、辦、督、結、治”閉環管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