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磯長江大橋雙塔順利“會師” 通訊員 攝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 徐夢穎 陸落義)8月29日9時08分,隨著三聲清脆的汽笛聲響起,拖輪牽引著先導索從鄂州側南塔駛向黃岡側北塔,并完成連接工作。隨后兩岸塔頂卷揚機緩緩啟動,將先導索從水面一步一步拉升至預定高度,標志著由湖北交投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北省燕磯長江大橋成功跨越1860米江面,完成先導索的架設,南北雙塔順利實現“會師”。
燕磯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四主纜懸索橋,同時也是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雙層鋼桁梁懸索橋,項目全長約26千米,大橋主跨1860米,上層為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第三標段,線路全長約9公里,包括鄂州側主塔、錨碇、主纜、橋面、單雙層引橋等施工內容。
大橋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首要任務就是搭建一個形似“空中走廊”的臨時施工便道,俗稱“貓道”,方便主纜系統以及整個上部結構施工,而先導索便是用于架設貓道和主纜的“開路先鋒”,為相關作業提供基礎條件。燕磯長江大橋獨特的四主纜設計,意味著大橋有四條貓道,其架設空間也受到極大限制,為此項目團隊對四主纜貓道技術進行了專項研發,設計出了“三跨連續式+3.45米不對稱等寬斷面+承重索雙層受力體系+開孔穿塔”的方案,先導索的架設對貓道施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燕磯長江大橋先導索長2200米,采用的是直徑20毫米的迪尼瑪繩,由于大橋所在位置橫跨繁忙航道,又處于航空管制區,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項目團隊經多方案比選和專家論證,最終采用安全性強、施工效率高的船舶拽拉方案。為了保障船舶順利通行,項目團隊提前聯系長江航道、海事部門,進行通航管制,并提前檢查所有鋼絲繩連接頭及相關機械設備,配置了應急船舶和救援裝備,確保施工作業及航道安全。
一牽一引結一體,長江懸索越天塹,此次先導索的成功過江,為后續貓道、主纜及鋼箱梁的架設等奠定了基礎。“先導索過江后將形成牽引系統,意味著大橋實質性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我們預計在年底完成貓道和第一根主纜的架設。”燕磯長江大橋項目經理吳小斌表示。
作為串接鄂州和黃岡沿江發展軸,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的重大交通項目,燕磯長江大橋建成后將有助于區域打造“公、鐵、水、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武鄂黃黃一體化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