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蕾 通訊員 郭本紅)安陸市解放社區雙龍橋西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居民區,共有38個院落、老舊樓房48棟、1488戶。各小區的顯著特征是“小院圍墻”,圍墻將樓棟與樓棟、小區與小區隔斷,形成一方方小天地,造成小區內部環境差、交通堵、管理難。
近年來,解放社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堅持多措并舉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充分發動每一位居民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過程中,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拆“圍”難題,讓“小院”變“大院”,“老區”變“新區”,真正打通了居民與社區之間的“心墻”。

改造后西二路
屋院場子會,傾聽民聲為民生
老舊小區怎么改?群眾說了算。為了切實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社區堅持將工作做在前面,提出“先自治、后改造”“白+黑”的工作方法,白天“屋院場子會”,晚上“網格夜話”,讓每一個居民都參與進來,充分聽取意見建議。
針對如何改、改什么等問題,社區先后共召開屋院場子會16場,網格夜話12次,發放民意問卷1300余份,設立小區改造意見箱28個,收集居民建議1000余條,還分4批次組織黨員干部、居民共計220余人外出到孝南、云夢等地參觀學習老舊小區改造先進做法。

晚上“網格夜話”
最終結合民情民意調研情況,把居民提出的意見進行整合,在群眾初選的基礎上,票選出10項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確定改造內容為拆除雙龍橋西區樓棟院墻,打通公共生活空間。
鄉賢鄉親聚合力,實現“近鄰”變“親鄰”
拆除工作開展前,為打通違建居民的思想“硬疙瘩”,社區工作人員對涉及違建的居民進行入戶走訪,一對一宣講政策,說明拆違的作用和必要性,鼓勵其自行拆除;對于思想障礙較大的群眾,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閑時間,相繼開展“網格夜話”活動,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此外,還通過請“能人”出面,“鄉賢”露臉的方式,“共享金點子”。
舊改工程如何改到群眾心坎上?好居民能人周永芬,鄉賢人士張高潮,出謀劃策,成立了“街坊加油站”,開展“老街坊見面會”12余場,梳理出改造方案10余條,建立服務類、文娛類等10支鄰里街坊隊伍,讓每一位居民都有一種新身份,讓居民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從“參與者”到“管理者”。

改造后護國小學門口路面
群眾的這塊“心病”,這次能否祛除?還得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利用現有3個結對下沉單位和6個共駐共建局級單位,下沉黨員組成共同締造專班,與社區一起共謀劃,與居民一起共決策。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與社區共同締造專班到其宿舍為居住的原單位退休人員宣傳改造政策,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30多戶居民自覺拆除違建設施,為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地讓利。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最終共拆除圍墻 8520平米、小區門房 680平米、臨違建筑3320平米。通過拆圍墻、破心墻,實現了“小院”變“大院”、“憂居”變“優居”、“近鄰”變“親鄰”。
共同締造理念深人心,“鬧心窩”變“幸福里”
環境好了,煩惱少了,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共同治理中。小區內集中連片的空閑角落重新規劃布局新建停車位,道路黑化,管線入地,排水通暢,綠化補足,路燈成排,整個片區居民融為一體。曾經居民口中的“鬧心窩”,變成如今人們眼中的“幸福里”?!霸葴蕚浒嶙撸F在不搬了,小區改造得這么好,我以后就在這里安心養老!”在雙龍橋西區居住了30年的居民楊愛珍由衷地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點贊。

西區新建設口袋公園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改造后的效果給居民增加了幸福感,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小區治理的意識大幅提升。不少居民主動認領責任區和綠化微景觀管理維護,居民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小區老舊外墻“換”上新衣,懸在空中的“蜘蛛網”被捆扎集束;坑洼路面變得平坦整潔,居民車輛集中有序停好,家家門口干凈整潔,更重要的是小區居民明白了自己才是共同締造的“主角”。
報名單位:安陸市府城街道解放社區

共同締造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
□徐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建設美好人居環境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顯著體現。安陸市解放社區雙龍橋西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多措并舉,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凝聚群眾共識、塑造群眾精神,營造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良好氛圍,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拆“圍”難題,讓“小院”變“大院”;“民聲”為“民生”,鄉賢聚力,親情溢鄰里;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創新樣板值得推廣和借鑒,荊楚楷模力量正引導湖北城鄉治理以昂揚的姿態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