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曲阜9月30日電 由孔子博物館、浙江省磐安縣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櫸溪十八禮展》日前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開幕。
“禮失而求諸野”,這是孔子當年用來說明在歷史深處尋覓中國文化道統時,作為“鄉野”的民間文化所蘊藏的可供發現的巨大價值。展覽以文化人類學田野調查為研究方法,將“婺州·孔裔·櫸溪十八禮”作為基本線索,結合“問禮·婺州”,匯集浙江婺州區域200余件組作品近30個案例,通過“文脈與傳承”“綿延與生活”“致敬與精神”三大部分,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現代轉化的過程與內涵。同時,“安土重遷”“慎終追遠”“禮敬上蒼”等“櫸溪十八禮”總結,也使婺州孔子后裔的生活故事、精神文脈的綿延,得到生動呈現。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孔子第48代孫孔端躬避“靖康之難”從曲阜出發,隨宋高宗南渡,后定居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的櫸溪村,開啟了婺州南孔傳承發展的序幕。如今,從櫸溪發脈的孔氏后裔3萬多人,分布在周邊10余個縣91個村落。婺州孔裔族群現為江南地區最大的孔子后裔集居地,耕讀傳家,人文興盛。八百多年來,他們自覺保持并踐行著孔氏家族的禮儀文化,凝聚了“十八禮(俗)”等包括祭祀、人情往來、婚喪嫁娶等行為、操守和生活原則,尤其是作為禮俗象征的孔氏家廟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堪稱傳統文化在鄉村社會的活化標本。
此次展覽將櫸溪孔裔的故事帶回故鄉與之交流,既是親情的回歸,也是文化的印證。展陳形式打破傳統,引入文化人類學視角,從櫸溪山水出發,以竹子為起點,以孔子后裔為核心,提煉傳統禮儀元素,將自然風物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用儒家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力圖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現代轉化,展現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與獨特鮮明的魅力,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文化體驗。
該展是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致敬孔子——全省百項文旅活動”之一,將持續至11月17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