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姚錫靜
“劉法官,我在飯店遇到被告老張了,沒想到我們竟在同一個飯局碰上,我現在該怎么辦?”
“孫先生,別急,你先留住他,我們這就趕過來!”
接到原告孫先生的電話時,硚口區人民法院普案團隊法官劉曾茜子正在與法官助理核對近一周的開庭和送達安排。“張某露面了!”放下電話,兩人當即收拾好案件相關材料,出發趕往原、被告所在的飯店。
法官一行到達飯店時,飯局剛剛散場,孫某和張某站在飯店門口,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不休。劉法官趕忙上前,將兩人引至附近一家快餐店,準備坐下來問清楚情況……
孫某和張某原是朋友,張某因資金周轉需要向孫某借款,一年間,孫某前前后后一共借給了張某10萬元。后來,張某陸續還上了4萬元,同時向孫某出具了一張金額為6萬元的借條。自此以后,張某便開始“擠牙膏”式還款,不催不動,一催便只拿出幾百元,這讓孫某很是頭疼。拉拉扯扯半年多時間,孫某將張某告到了法院。
劉法官收到案件后,了解到案件標的不大,事實清楚,且被告曾有向原告還款的行動,可見被告存在還款意愿,本案有調解基礎。于是,法官立即準備組織調解,但屢次撥打被告電話均無人接聽。詢問原告得知,被告現在也拒絕與其聯系,更不可能來法院溝通調解事宜,法官只好先安排開庭,并定于一周后上門向被告送達開庭傳票。
還未到計劃的送達時間,一場“飯局”意外而至。孫某和張某這對“冤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加了同一位好友組織的聚餐,在飯桌上碰了面。
“劉法官,你看,今天要不是在飯局上碰見,還不知道他老張要躲我到什么時候!”
“老孫,話不能這么說,我之前一直在還錢呀,只是現在手頭不寬裕。法官,我真不是賴賬的人!”
“兩位先冷靜冷靜。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你們兩個人本來也是朋友,應該互相體諒。張先生,欠債還錢這道理我相信你都懂,不理孫某、不接法院的電話可不是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趁著原、被告雙方都在場,法官向被告張某送達相關材料,繼續給兩人分析利弊。
面對法官的多方勸導,張某表示自己愿意還錢,只是現在一下拿不出來,希望孫某能寬限幾天。孫某也表示接受分期償還,并且自愿放棄利息,只要求償還本金。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明確了具體的還款方式,法官助理當場制作調解協議,雙方均簽字確認。
一場“飯局”之外的調解順利結束。硚口法院普案團隊積極采取“送達+調解”的工作模式,根據案件情況在司法送達過程中當場開展調解工作,以低成本、高效率實現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為矛盾糾紛化解按下“加速鍵”。
離開前,法官告知兩人本案將以調解方式結案,囑咐雙方無需再去法院,在手機上簽收電子版結案文書即可?!安挥萌シㄔ壕透愣耍刻昧?,不再跑路就解決了問題!感謝法官!”(文中當事人均系化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