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世界在我們面前打開——亞洲小說家筆下的女性力量”文學分享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辦。
本場活動是“第九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重點活動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新經典文化、單向街書店共同主辦。活動邀請韓國作家孔枝泳,馬來西亞華人作家黎紫書,中國作家喬葉、遼京,與現(xiàn)場及線上讀者進行文學對話。

“世界在我們面前打開——亞洲小說家筆下的女性力量”文學分享活動舉辦。主辦方供圖
喬葉當日從自己在河南小村莊擔任鄉(xiāng)村教師的經歷出發(fā),回憶她從讀報紙到在報紙副刊上發(fā)表散文的“野生”寫作起點,在多年閱讀經驗的累積和讀者反饋的激勵下,喬葉逐漸轉向小說創(chuàng)作,其文學觀及創(chuàng)作也隨之探觸到新的維度。
黎紫書認為每位寫作者在童年時期必然是深度閱讀者,“小時候只要有文字的東西我都能看完,更精彩的世界總是在文字里頭”。
孔枝泳表示,“我的文學之路開始得很順暢,但是后來我的人生有了曲折。在那時候我第一次認真思考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今后的人生要怎么度過。我認識到自己更適合寫作”。后來,孔枝泳創(chuàng)作了小說《拂曉》,正式開啟了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遼京說:“每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緣起都不盡相同,也許是因為某個關鍵的事件,也許是因為某個重要的人,但過程都是相似的,大家都是一邊滿懷信心、一邊帶點懷疑地走上這條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
在媒介發(fā)達的時代,人們不再局限于文學作品,而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他人的故事,創(chuàng)作文學和閱讀的意義更值得思考。
盡管孔枝泳的作品涉及許多現(xiàn)實的社會事件,但她的目的并非僅僅描述事件本身,而是通過事件面前人們的態(tài)度和回應,讓讀者去感受和思考。“在變化急劇的時代,有些東西一定要保留,無論它是生命的尊嚴還是思想,我是為了守護這樣不變的價值而在不停奮戰(zhàn)”。
喬葉坦言:“二十年前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強情節(jié)。后來慢慢我的文學觀和創(chuàng)作面向發(fā)生變化,我覺得寫作更重要的是回望,精微又廣大的寫作才能觸及更廣泛的共鳴。”“不是簡單的村莊、親人的概念,而是意味著血緣和地緣、個體和世界,一種復雜的對照關系。我希望《寶水》能夠承載這種復雜性。”
談及創(chuàng)作中對個人價值觀的取舍,遼京認為作者的個人經驗和情感可能會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作品中。
黎紫書說:“就像契訶夫,他從不講‘愛’與‘悲憫’,可是他小說里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個畫面都充滿對人世的同情與愛。每個寫小說的人都在傳遞自身對社會的看法,不管寫得多么隱晦或平淡”。(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