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揚 通訊員梁學東、朱向東)11月8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湖北法院集約送達中心上線,實現法律文書一鍵送達。
法律文書送達是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有效保障當事人知情權,促進法院公正審判的第一步。早在2020年9月,我省就建設了湖北法院電子送達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省法院審判文書電子送達服務,系統上線以來累計完成電子送達725.2萬次,涉及案件228.91萬件,共計節約送達費用1.45億元。

為進一步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今年年初,經省法院黨組研究決定在全省法院開展“數字法院應用提升年活動”,把開展集約化送達作為五項重點工作之一強力推進。
經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深入合作,湖北法院對現有的電子送達平臺進行了改造升級,并將電子送達平臺和郵寄送達平臺進行打通,實現電子送達和郵寄送達的無縫銜接,在全省建設了17個郵寄分中心和統一的集約送達監管平臺,對各類送達任務進行全流程可視化監管和統計。
法官只需要在辦案平臺中選擇當事人電話、地址和文書,系統自動生成送達任務,法官可以隨時查看送達情況,送達完成后送達材料自動入卷。
“法官在發送送達任務后,集約送達中心會優先進行電子送達”,湖北高院信息管理處處長徐光武介紹,電子送達專員負責與當事人電話溝通、發送短信或微信完成電子送達任務。若電子送達不成功,系統會自動轉入郵寄送達。
依托全省17個集約送達服務中心,原本郵寄送達流程也得到優化。系統將根據被送達人地址,通過線上將送達文書推送到被送達人所在地進行打印、封裝、寄遞,減少了傳統送達方式中的物理交接、手寫郵單、手動封裝等繁瑣環節。
湖北郵政寄遞事業部副總經理潘道軍介紹,集約送達中心建成后,法院將各類平臺進行了整合,實現了各類送達流程的自動轉換。案件全環節由原來14.2天縮短至9.2天,送達效率大幅提高,案件辦理時效大幅提速。
集約送達中心還應用了大量的現代信息技術,對接全國郵政數據庫、全國人口戶籍數據庫和三大運營商,開發了協查找人功能,對送達地址進行補充糾正,實現精準找人。應用區塊鏈技術,對送達過程的源數據、送達行為全程實時上鏈、實時存證,確保集約送達的閉環管控。
通過流程再造和技術創新,將送達事務性工作從審判流程中分離出來,讓法官集中精力審案,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湖北法院集約化送達中心建設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一種工作模式的變革。”徐光武表示,將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深化以法院工作現代化有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