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大面具 笄發青銅人頭像 清澗寨溝車馬器 祖辛方鼎 亞醜鉞 銅卣(yǒu)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肖顥
高高的鼻梁、星月般的眼眸、招風的大耳,這是來自三星堆的“青銅大面具”;長長的頭發、發達的肌肉、“打工人”的負重感,這是來自三星堆的“長發青銅跪坐人像”;整體像一條龍舟,龍首露齒昂翹,瞠目張角,齜牙咧嘴為流,這是來自山西博物院的“龍形觥”;鉞身作鏤空人面紋,眉、瞳、鼻突起,震懾四方,這是來自山東博物館的“亞醜鉞”……
11月27日,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展出的“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匯聚了來自全國二十多家文博單位的“明星文物”。這些來自3000年前的“文物表情”,引發了觀眾一波一波的模仿秀——許多人跟著文物的表情,做出各種夸張的動作,拍照合影。
那些來自三星堆的神秘圖像
展廳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近年在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面具”。這是目前發現體量最大的商周時期青銅面具,面部正視呈方形,俯瞰呈“U”形,方頤闊面,粗眉大眼,寬鼻高聳,廣口薄唇,長耳外張,耳垂開孔。額頭正中、太陽穴及下頜一側鑿有方孔。
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盤龍城博物院館員沈美辰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這么大的面具,不會是真的戴在臉上的,古代人也不會有這么大的臉。學者認為可能是綁在柱子上,用作祭祀的。當觀眾轉到“青銅大面具”的背面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具是分為幾個部分鑄造的,然后拼接起來的。
展覽特意將來自三星堆的“青銅大面具”“長發青銅跪坐人像”“笄(jī)發青銅人頭像”陳列在一排,觀眾可以清晰看到三種人像的不同。據介紹,長發青銅跪坐人像,展現的是當時社會底層的形象;青銅大面具,對應的是當時古蜀人崇拜和想象的神像;笄發青銅人頭像則可能是當時祭祀人員的形象。長發青銅跪坐人像,同時出土的為一組,人像雙手之間有隔空,專家推測是用于放置和托舉重物的,比如屏風之類。
許多青銅器造型獨特
本次展覽展出的商代青銅器,許多造型獨特。比如,來自汨羅市考古研究文物保護中心的“獸面紋扁體筒形青銅觥”。青銅觥體型碩大,整體風格和細部特征與商代晚期南方青銅器一致,器型為目前僅見。出土時還有一個“青銅貫耳壺”倒置于腹中。
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楊家灣11號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銅圓鼎”,線條優美流暢,具有極佳的藝術觀感。器腹上部飾一周三組陽線獸面紋,獸目凸出。據介紹,此圓鼎口徑達55厘米,是目前所見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銅圓鼎。
從特別的視角來看商代
據介紹,“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雖然不是第一次集合全國博物館的商代重要文物做展覽,但卻是一次以特別的視角來展示商代文明。
“過去,我們常常是從中原的視角,來展示中原文化對四方的影響。而這一次,我們著重展示的是東、南、西、北四方的文化與資源,也在對中原文化不斷涵養。華夏大地萬里山河,南之冶金、北之車馬、西之黃金、東之制鹽,四土資源內聚,不斷涵養中原,締造出輝煌壯麗的商文明。”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盤龍城博物院館員沈美辰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