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人都可拿起手機記錄生活時,專業電影人應如何創作紀錄片?12月12日,由北京電影家協會主辦的“視界·紀錄:淺談國產紀錄片的多元視角與創新表達”研討會在京召開,一線紀錄片創作者、相關專家展開討論與分享。
愛奇藝紀錄片中心總監寧玉琪從平臺的角度分析了紀錄片的商業化現狀與創新,他指出,紀錄片對于平臺的回報相對于其他類型作品相對較小,但也有《最是煙火慰平生》等歷史類紀錄片通過運用二維動畫、AI與XR等創新技術縮減制作經費,以降低成本提高回報。目前,紀錄電影上院線的經費壓力較大,可以與互聯網云影院做更多的結合。
“我花了十年時間成為專業導演,但是現在所有人成為導演的壁壘越來越小!”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不孤島》導演曹金玲感慨,隨著短視頻、AI技術的發展,個人表達融合非虛構創作越來越普及,作為紀錄片創作者更不應該自我約束,“我們已經很小眾了,千萬別再設立各種條條框框了。”因此,未來的紀錄片更應該具備多元視角與創新表達,同時利用各種新興科技成果。
2020年的紀錄電影《煙火人間》是首部由509位普通人拍攝的紀實影像共創而成的豎屏影像作品。影片通過蕓蕓眾生的“自畫像”,讓人看見一個生動真實的當代中國。面對這些鮮活真實的素材時,該片導演孫虹真切體會到精英的紀實影像正在被民間的草根紀實影像所沖擊。“媒介技術的發展影響紀實影像的變化,作為紀錄片人,我們要第一時間去觀察和擁抱這些變化。”孫虹說。
北京電影學院視聽傳媒學院副教授謝辛結合教學經驗與觀眾心理學分析,認為記錄的緣起是滿足人的好奇心。紀錄片以人性的關懷、人文的投入去觸發受眾的情感。無論何種類型,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感覺”很重要、情感很重要、記憶很重要。
這場研討會是2024年度“影苑沙龍”系列研討會的最后一場。未來,北京電影家協會將繼續搭建專業的交流平臺,聚焦行業熱點、痛點與難點話題,為電影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北京晚報記者 袁云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