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為橋墩進行除銹作業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 王勇 林銳)12月17日,在湖北省同類型橋梁墩高最高的連續鋼構大橋——滬渝高速長陽段龍潭河特大橋,2架特別的無人機自動懸停高空,正在對大橋6號墩160米處的銹脹病害進行除銹作業。
利用BIM+無人機為特大橋高墩進行養護除銹涂刷作業,在行業內還是首次。這也是湖北交投宜昌運營公司繼采用無人機對長江大橋進行自動巡檢后,又一科技養護新舉措。

養護人員為無人機添加除銹劑

工作人員查看建模數據圖
“所有系統運行正常,可以起飛。”上午9時許,隨著操作工程師的指令發出,一架滿載著除銹劑、長著一個長嘴的無人機,從地面穩穩起飛,僅用2分鐘就飛抵了160米處的目標點位,在距離橋墩安全距離處懸停,操作人員在電腦上輸入指令,對銹蝕鋼筋區先進行清水清洗作業,僅用時15分鐘就能完成單個節點,隨后再對病害區除銹、防腐劑噴涂工作,全部施工在45分鐘內就完成了。
曾經需人工攀爬檢測的橋梁橋墩,如今有了無人機來自動完成。“這樣的施工效率,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約了經費。”第三綜合巡檢辦主任任堅在現場介紹道,滬渝高速龍潭河特大橋位于湖北長陽縣榔坪鎮,主橋墩高達178米,橋面標高約190米,2009年底完工并通車,也是當時亞洲第一高墩。
據了解,高墩病害處治理,傳統是使用高空吊籃由橋面下放,橋面需占道封閉施工,龍潭河特大橋橋面屬于長大縱坡,橋頭連接隧道,橋面占道安裝吊籃風險較高,同時因橋墩墩高178米,安裝固定鋼絲繩、安全繩較長,受風力影響較大,整體安全風險較大,屬“危大工程”。如何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同時,高效診斷發現病害、及時修復病害是一道難題,為此,宜昌運營公司結合低空經濟發展契機,采用先進的BIM+無人機的數字化施工技術。
BIM數字技術,確保了施工的準度、精度。此項目中BIM+無人機的數字化施工技術即通過無人機采用傾斜攝影、點云數據采集獲取龍潭河特大橋的空間定位、幾何特征、建筑外觀等特性,進行BIM建模,進而在模型上完成橋體病害點的標注工作。
將模型通過數字化移交給無人機后,由噴涂隊伍對病害點做好噴涂路徑規劃,將可承載6升噴涂材料、蓄電池及泵的無人機直升“病害點”,在“病害點”依次完成清水清洗、除銹劑噴涂、防腐劑噴涂三個主要步驟,無人機噴涂厚度一般在0.1—0.12毫米,按每次裝載5升材料計算,可以噴涂40平,這有效節省了噴涂物料的使用。所有病害點施工完成后,再次進行全施工范圍的BIM模型搭建,完成施工前后模型對比工作。
此次BIM+無人機技術的成功運用,突破了以往難度大、效率低、危險性高的傳統人力施工,在施工全過程中,僅需管理人員及無人機飛手到場,無需任何工人進行高空作業,無需進行任何占道施工,僅掛籃等安全措施投入就可節約160余萬元。同時選用了新型除銹防護劑與防碳化涂料配合無人機噴涂施工,可極大提升橋墩病害缺陷處治效果,實現了施工成本降低、作業增效雙贏。
宜昌運營公司將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產力運用與山區高速路橋管養的“雙向奔赴”,逐步提高管養項目的協同效率,使公司運營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為宜昌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