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荊州12月29日電 題:湖北荊州:產學研融合助力非遺漆器煥發新活力
作者 吳淘淘
工筆精刀,漆光流轉。早在新石器時代,大漆就開啟了與華夏文明相伴的旅程,如今,湖北荊州楚式漆器穿越歷史長河,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非遺漆器的傳承,不能僅停留在技藝的復制上,更要注重創新與跨界融合。”近日,荊州市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副院長、國家級非遺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孟祥高接受采訪時表示,荊州非遺漆器通過產學研結合,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生態鏈條,修復保護、學術研究、產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緊密相連,這對于非遺傳承來說至關重要。
湖北省荊州市是楚文化發祥地,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是荊州傳統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目前在荊州地區出土的各類漆器達1.5萬多件,約占全國總量的60%。楚式漆器造型奇異瑰麗,圖飾豐富多樣,色彩飽和雅重,榫卯組合是其一大特色。
為傳承荊楚傳統技藝,2012年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成立,該院依托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以荊州地區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為基礎,搭建起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共享平臺。
據孟祥高介紹,2017年他帶的工藝美術品設計(漆藝方向)專業學生只有15名,到2024年規模擴大到200人。目前已累計培育漆藝高技能人才超千人次,帶動近3000人次投入漆藝產業鏈中。同時,傳承院還積極組織或參與國內外非遺展示活動,并承接漆器工藝品定制生產,主編《圖說髹飾技藝》填補非遺活態傳承實訓教材的空白,主持《漆藝師國家職業標準》編制工作。每年開展各式研學2萬多人次,在產學研各個方面煥新非遺漆器活力。
目前,集“文、旅、教”一體的荊楚非遺工匠小鎮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將成為以保護和傳承非遺為宗旨,集“非遺傳承、文化旅游、研學培訓、藝術駐留、漆產品研發與展銷、傳統演藝、民藝競賽、非遺民宿和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項目。未來,荊楚非遺工匠小鎮依托漆創園區加工、銷售、定制、培訓,結合會展旅游消費,預計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