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銀川1月4日電 (記者 李佩珊)自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和金鳳區1月2日相繼發生4.8級和4.6級地震后,社會上流傳著“銀川市將發生大地震的可能”等說法。有沒有這種可能?依據是什么?為什么小震不斷?就上述問題,寧夏地震臺臺長曾憲偉4日表示,震中區目前處于應力正常釋放調整階段,近期地震活動頻次較高并非大地震的前兆,但不排除原震區及附近地區近幾日發生明顯震感地震的可能。

發布會現場。 中新網記者 李佩珊 攝
當天,寧夏銀川市防震減災和抗震救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問題。
據悉,地震發生后,寧夏地震局每天開展滾動會商,并及時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及周邊省局開展聯合會商。
曾憲偉介紹,綜合分析認為上述判定的主要依據為:首先,兩次地震發生在銀川盆地,發震位置為1739年銀川-平羅8級地震的破裂段,截至目前,8級地震發生僅過去不到300年,該區域積累的能量尚不足以發生一次大震。根據活動斷層探查結果,該斷裂段還不具備發生強震的構造背景。其次,地震發生后,寧夏地震局綜合分析判定了兩次地震的發震構造,都是銀川隱伏斷裂西支斷裂南段。該斷裂為1970年有弱震記錄以來3級和4級地震集中活躍斷裂段。目前,此次震群序列一直在有序衰減,已經基本可以排除前兆震群的可能。但考慮到目前原震區2級地震數量偏少,所以認為原震區及附近地區近幾日仍存在發生明顯震感地震的可能。
為什么近期小震不斷?曾憲偉表示,2024年的地震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在固原發生了一個2.6級小震群,地震活動相對較弱。一般來說,一個區域的地震活動往往存在平靜和增強的起伏活動,所以2024年上半年地震活動較弱,下半年地震活動呈現增強現象。
同時,寧夏地震發生的時間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冬春季節是地震多發的時段和季節。1月2日發生的4.8級和4.6級地震,為1998年海原4.9級地震以來寧夏發生的最大地震。一般,一次較大地震積累的能量不可能一下子釋放完畢,需要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殘存的能量會以小地震的形式不斷地釋放。
此外,由于兩次地震震源深度淺,以及發生在銀川盆地,銀川盆地沉積層比較厚,對地震波有放大效應。發生在銀川盆地的1級到2級地震往往震感明顯,給人的感受是有震感的小震不斷。
“再次提醒公眾,理性避震,不過度反應,保持正常生活秩序,防止恐震致災?!痹鴳梻フf。(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