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1月5日,大冶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政府工作報告》里呈現的一系列工業發展相關數據,讓與會代表們精神振奮。
2024年,大冶市交出的經濟答卷頗為亮眼。預計全年全域口徑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一舉突破9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分別同比實現了 14%、13.5%、5.3%的增長,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67.44 億元。這些數據有力地彰顯出大冶市經濟運行不僅穩中向好,更是進中提質,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從城市的諸多排名來看,大冶在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中郡縣域經濟全國百強排名中均首次挺進50強,在賽迪全國縣域百強排名里上升至第55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位列第50位,全省營商環境排名也升至第 7 位,大冶湖高新區在 2024 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中更是前進了8位。這一組排名數據,凸顯出大冶工業發展的深厚潛力以及高質量水平,城市的競爭力也在穩步增強。
回顧2024年,大冶市在項目建設上成績斐然,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達14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有64個,新投產重點工業項目達 69 個。
2025年,大冶市將全力推進工業振興,重振工業雄風。為此,該市將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低碳采冶和綠色建材、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加快打造金冶供應鏈和商貿服務業供應鏈平臺,力爭鏈接市場主體400家以上,實現供應鏈營收100億元以上。
此外,大冶還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當下,姜橋制氫工廠、大冶東綜合能源站基本建成,諾博內外飾、精工底盤等一批汽車零部件項目順利投產,還聚集了鏈上企業30余家,汽車產業集群已初現規模。
4000年前,大冶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開啟采冶青銅的篇章,鑄就了全球最早的工業生產之一。
如今,雄厚的工業基礎底盤,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大冶答卷提供畫筆。大冶人民喊出“重振工業雄風”的豪邁誓言,為奮進全國縣域經濟五十強提供強大動力,也承載著這座城市對工業再度騰飛的堅定決心與美好期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