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廖宇智、王峰、嚴剛)“這條路雖然只有幾百米,卻讓我們的出行便利不少!”
“下穿通道打通以后,接送孩子再也不用繞路了。”
微循環路網,是城市“毛細血管”所在。近年來,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洪山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全力補短板,聚焦微循環、打通斷頭路,暢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青菱河東路(曹家鋪路-紅園路)、黃家湖六街(青菱河東路-白沙洲大道)項目已經順利完工通車,城市“微循環”再提速,群眾出行更加舒暢、便捷。
青菱河東路
(曹家鋪路-紅園路)

據“洪山大學之城”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6日,在洪山區青菱河東路(曹家鋪路-紅園路)上,記者看到,雙向四車道寬闊平坦、標線清晰,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斷頭路”一直是城市交通梗阻和城市管理的難題。青菱河東路(曹家鋪路-紅園路)作為附近居民出行的重要城市支路,在貫通前,一直處于不能通行的“斷頭”狀態。據附近居民說,此前,家住紅霞新村、園藝新村、園藝柳岸楓林小區的居民及紅霞物流園區車輛出行需繞行白沙洲大道,十分不便。該道路通車后,小區居民出門都會走這條近道,道路雖短,卻實實在在解決了他們日常出行的大難題。
該項目建設方洪山建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通車的青菱河東路(曹家鋪路-紅園路)道路工程為城市支路,南起紅園路,北至曹家鋪路,道路全長310余米。該道路兩旁的綠化采用“樹大蔭濃”的設計形式,喬木與整形地被組合,整體風格簡潔、疏朗、大氣,其中樹種選用法桐,株距12m,與行道樹綠帶喬木形成“品”字形種植;灌木種植紅葉石楠、金森女貞及紅檵木,細葉麥冬圍邊,形成連續綠帶,為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
此外,該道路契合海綿城市理念,在兩旁人行道采用透水鋪裝,能夠在有效減少路面積水,而且防滑性能出色,即使在雨天也能保障行人行走安全。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出行體驗,此次項目還對人行道全線新建無障礙設施,重點考慮人行橫道線兩端、道路交叉口、公交車站處,以滿足無障礙行走要求,方便盲人等特殊群體出行。
“以前出門就得繞行白沙洲大道,交通擁堵,費時費力,現在出門車行順暢,再也不堵心了。”市民王先生家住和雅東方小區,他說,家門口的小路修好了,出行的“心病”也被祛除了。
黃家湖六街
(青菱河東路-白沙洲大道)

近日,記者從洪山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獲悉,黃家湖六街(青菱河東路-白沙洲大道)已全面通車。1月6日上午,正值上學上班高峰,黃家湖六街下穿通道車行絡繹,車輛與行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黃家湖六街(青菱河東路-白沙洲大道)道路工程位于洪山區白沙洲區域,西起青菱河東路,東至白沙洲大道,自西向東下穿青鄭高速,道路全長近580m。隧道工程包含車行隧道和人行隧道,車行道隧道段長約140m,車行道隧道敞口段長約180m,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隧道長約200m。
據悉,該項目改造前,位于青鄭高速兩側的商圈、學區僅靠一條坡陡路滑、積雨積水的涵洞穿行。每至下雨,涵洞水漲船高,令居民群眾苦不堪言的同時,安全事故頻發。

為了鋪好“門前一公里”,提升出行品質,讓人民群眾生活更舒適、更便捷,在洪山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指導下,項目建設方洪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堅持“少擾民、早完工”的工作原則,頂著逼仄的施工條件,集思廣益、推陳出新,推出屬于自己的廢水回收利用實用型新型專利,有效解決了隧道施工積水排水的困難問題。該工程新建的雨污分流系統還將周邊的愛家名校華城小區及汽車產業園納入雨污分流系統,方便了雨水的采集、利用以及集中管理排放,解決了雨污合流導致的隧道積水問題,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

針對隧道工程的特點,該公司組織技術部門群策群力,日夜堅守研究創新工法,成功實現了新型防水卷材的技術運用,為隧道工程的長固久安筑牢了堅實的保障。
此外,黃家湖六街項目采用了新型智慧隧道系統,配備智能傳感器、監控器、遠程控制及監控系統。該系統通過專用線路上傳云平臺,連接各職能部門管理平臺,實現交通問題即時聯動、及時處理,為居民帶來智慧出行新體驗。
黃家湖六街的通車使白沙洲大道與青菱河東路緊密相連,進一步緩解紅霞片區交通出行壓力,其人車分離通道也為周邊學生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沿線居民出行質量全面提升。
住在附近的居民陳先生此前每日騎電動自行車穿行涵道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每天穿過涵洞的陡坡都提心吊膽,如果碰上下雨,那就只能繞行,耽誤不少時間。”下穿通道打通后,陳先生開心地說,“再也不用望路興嘆了,走非機動車道接送孩子,不與車流相交,出行也更安全了。”

如今,隨著一條條“斷頭路”和微循環路網的不斷建設和完工,洪山大街小巷的交通變得越來越順暢,區域間的互聯互通,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