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西安1月10日電 (記者 黨田野)“一塊廢舊的布料,既可以變成擦地的抹布,同樣也可以變成造型時尚的杯墊、布藝畫、玩偶等藝術作品。前者讓舊物變得實用,而后者卻能吸引更多人了解舊物、改造舊物。”在學校的一間工作室內,西安歐亞學院教師王佳向記者介紹著“舊物煥新”的理念。
在位于西安城南的西安歐亞學院里,為體驗舊物循環利用的創意樂趣,探索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該校大學生們成立了多個與“舊物煥新”相關的社團和工作室。在老師的帶領下,手持針線等縫紉工具,沉浸在廢舊布料之中進行創作,成為學生們的課余愛好。
除了日常教學,王佳還負責學校一間“舊布工作坊”的指導工作。“我們工作室的成立是源于一門《概念設計與實現導論》課程。教學時,會收集和使用一些廢舊的衣服、沙發布料等材料,供學生進行設計、創作。”王佳稱,在此過程中,大家發現通過“二次創作”,原本要被丟棄的物品,有了新的價值。
在工作室的墻上,一幅巨大的廢舊布料藝術作品引人注目。利用廢舊制服和沙發布料,學生團隊通過重新構思、裁剪和設計,歷時兩個月,最終完成了一件長約3米,包含人物、動物、卡通等各種形象的作品,讓舊布煥發新生。
“我平時不穿的舊衣物,要么送給親戚家的小孩,要么捐出去,最終這件衣服可能永遠都用不上,變成閑置垃圾。如果把舊衣物設計成為一個藝術品,那么它便能出現在公眾視野,讓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改造和利用身邊的舊物,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參與該作品創作的大一學生王梓軒認為,“舊物煥新”并非簡單地將舊物從一個人手中傳遞給他人,而是經過創作,提升舊物的價值,令其變得“搶手”。
看著經過自己翻新、重新設計的帆布包,成為同學們日常使用的“時尚單品”,大三學生王慧勇感到很欣慰。他自創的可持續品牌“撿值了”系列文創,備受師生喜愛。“因為我是設計專業的,所以會在被人丟棄的帆布包、編織袋上,繪制一些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原創動漫形象。有不少同學因為對這些作品感興趣,而組成了‘舊物改造’的團體,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西安歐亞學院教師王佳告訴記者,可持續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通過親手制作一個生活物件、參與一次舊物循環、舉行一次“舊物煥新”創意集會,能讓青年們從身邊的簡單小事做起,將可持續理念融入生活,同時感受環保帶來的成就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