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貴州德江1月12日電 題:老人成鏡頭主角:貴州古村落借“數字化”煥新
作者 周燕玲
2025年第一場雪后,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的煥河村炊煙裊裊,幾名身穿棉衣的年輕人在古井邊直播洗菜浣衣,古井旁一棟百年木屋里,77歲的張金秀忙著生火做飯,隨著爐子里柴火發出噼里啪啦聲,飯甑里騰騰的熱氣蔓延開來。

2025年1月,煥河村,張金秀老人在鏡頭下做飯。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淘米做飯、井邊洗菜、打理菜園……張金秀在大山里的日常生活,被記錄發布在社交平臺上,點贊量超千萬人次。視頻里,習慣戴著帽子的張金秀,擅長就地取材烹飪鄉村特色美食,被網友親切稱為“張奶奶”。
“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喜歡看我做飯,更沒想到短視頻能給煥河村的發展帶來這么大的變化。”從7歲就開始學習做飯的張金秀笑著說道。

航拍煥河村。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四面環山的煥河村古樹成群,至今保存著古樸雅致的木房和原生態的鄉村生活,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行走其間,隨處可見房前屋后生機勃勃的小菜園,民宿、茶吧、鄉村小酒館、露營基地等新業態分散在村落各處。
時間倒回2018年,那時煥河村還是一個“空心村”,住著二三十個老人和小孩。“80后”丁浪在村里拍攝記錄張金秀做飯日常的短視頻后,煥河村有了新“活法”。
“煥河村古樸寧靜,與城市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勾起了許多人濃濃的鄉愁記憶。”丁浪說,外面的人通過短視頻看到了煥河村,短視頻和直播也改變了煥河村。

2025年1月,年輕人在煥河村的古井邊直播。周燕玲 攝
“捧紅”張金秀老人后,丁浪又帶領團隊在煥河村孵化了兩三個賬號,其中一個記錄鄉村生活的賬號2021年爆火后,煥河村成了當地的“網紅村”。許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游玩“打卡”,游客最多的時候,汽車從村里一直堵到了10公里外的鎮上。
隨著游客增多,搬到城里的人陸續回到煥河村,在村里的長廊上擺起了小攤。村里人挖了紅薯、撿了野生菌也拿到長廊上去賣,最多時有28家攤販。
“節假日每天會有上百人來村里游玩,光是小吃一天就能賣1000多元人民幣。”擺攤的村民鄭雙鳳說,不僅游客來了,村里的年輕人也回來了。
“90后”趙法江是煥河村村委會副主任,2021年他回到村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與村民一起規劃修建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進行房屋修繕、道路改造,開辦“煥河清泉”水廠、手工陶瓷廠等。
2024年,煥河村接待游客12萬人次,不少游客會在村里住上十天半個月,體驗鄉村生活。“有個游客在村里住了2個月后,加入了村里的直播團隊。”趙法江說。
目前,煥河村有3個直播團隊。村里的老人們是短視頻的主角,一部分年輕人負責拍攝和剪輯,一部分年輕人拿著手機在庭院里或長廊上直播,推銷臍橙、花椒、紫薯等農特產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豐把近年來對煥河村的調研成果,寫成《芝草無根:鄉土電商觀察》一書出版。在他看來,數字社會給了傳統村落復興的機會,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可以探索前行的路徑。(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