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孫薇)1月11日,由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和武漢長江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主辦的“推進大調解工作格局,服務涉外法治建設”研討會在武漢成功舉辦。研討會得到了湖北省法學會、武漢仲裁委員會、武漢市律師協會、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等單位的指導,由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湖北分中心和北京德恒(武漢)律師事務所承辦。

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德恒(武漢)律師事務所主任 楊恒敏
中國法律咨詢中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理事長王麗,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長江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理事長肖永平,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蔡紅耘,武漢仲裁委辦二級巡視員李登華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德恒(武漢)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恒敏主持。

中國法律咨詢中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理事長 王麗
王麗介紹了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探索多元化解紛機制實踐方面取得的成績,強調融商中心作為中國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工作聯系點,充分發揮了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作用,在服務“一帶一路”法治研究和法治實踐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肖永平指出,探索中國大調解格局,完善和創新我國調解制度,應從調解當事人多樣化、調解范圍擴大化、調解規則的規范化、調解員專業化、律師調解普及化、調解實踐多元化以及與不同糾紛解決機制的融合化七個方面,關注全球調解的發展趨勢。蔡紅耘分享了湖北省法學會在推動涉外法治建設調解工作取得的成就,并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大調解工作格局,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擴大涉外法律服務的覆蓋面,為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李登華指出,武漢仲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近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未來武漢仲裁委員將健全國際商事調解制度,完善調解規則體系,加強仲裁調解人員培訓,積極拓展涉外調解業務,推動調解工作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長江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理事長 肖永平

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 蔡紅耘

武漢仲裁委辦二級巡視員 李登華
在主旨演講環節,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高級法律官員、公約談判組組長紀小雪,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秘書長賈輝分別作報告,武漢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李霄鹍擔任主持人。紀小雪介紹了發起成立國際調解院的背景、意義及籌備進展,強調未來國際調解院將致力于成為現有國際爭議解決機制的有益補充和與國際仲裁、國際司法并列的制度選項。賈輝聚焦融商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的探索與實踐,分享了中心在調解規則、互聯網調解系統、調解工作方式及方法方面的制度創新與成功案例,鼓勵中國出海企業選擇“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調解解決商事糾紛。

武漢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 李霄鹍

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高級法律官員、公約談判組組長 紀小雪
研討會第一論壇以“調解的域外實踐”為主題,湖北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漆彤,國際爭議解決及風險管理協會、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認可的國際調解導師林海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副研究員孫南翔,(澳門)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協會理事長、德恒永恒(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許冰,中國政法大學講師李建坤分別作報告,論壇由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授許慶坤主持,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鄒國勇擔任總結人。
漆彤探討了國際投資協定納入調解條款的意義、發展和類型,強調合意構成調解的基礎,并對現有條款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林海紅分享了香港調解發展經驗,針對內地調解痛點問題,建議提升調解專業化、建立認證標準和職業化體系及優化司法對接等。孫南翔分析了中西方調解的差異,指出我國商事調解存在的問題,主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商事調解制度。許冰分享了“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協會在內地與澳門跨境調解中取得的六項成果和三個經驗。李建坤從比較法的視角探討了“調仲訴”機制的跨境執行問題,提出立足國情,合理吸收外國經驗,完善和發揚中國特色的“調仲訴”銜接機制。
研討會第二論壇以“調解的域外實踐”為主題,廣州市匯智藍天國際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秘書長林啟迪,武漢長江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副主任曾奇,武漢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政法委副處長鄧珊珊,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班小輝分別作報告,論壇由武漢市律師協會副秘書長陳菲主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三級高級法官魏蘭擔任總結人。

武漢市律師協會副秘書長 陳菲
林啟迪表示廣州市匯智藍天國際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作為非營利創新型法律機構,在全球治理和多元解紛服務方面成果突出。曾奇分享了武漢仲裁委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方面的實踐經驗,包括創新調解模式與設立專業機構,建立訴調銜接與完善合作機制。鄧珊珊介紹了東湖高新區的調解工作格局,并就現有問題提出加強隊伍建設、融合多元力量、完善激勵措施等方案。班小輝分析我國勞動爭議“一站式”調解的新格局,指出當前調解面臨的多項挑戰,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

武漢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政法委副處長 鄧珊珊
在研討會閉幕式環節,肖永平教授作總結發言。他指出,我國調解制度亟需系統化組織與全局性構建,考量不同領域和類型調解的特殊性進行制度創新,從調解員資格、行業管理以及協會建設等方面實現制度優化,保障調解健康穩定發展,吸引更多當事人優先選擇調解化解糾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