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州1月18日電 題:廣深線上的“守望者”:為春運安全“點燈”
作者 郭軍 陸省省
1月17日凌晨,皓月當空,寒風拂面。空曠的廣東東莞常平站站場內,南來北往的列車,載著團圓渴望呼嘯而過。廣鐵集團廣州工務段樟木頭線路車間常平線路工區的工作人員在線下等候“天窗點”的來臨。
0點30分左右,對講機傳來廣深Ⅰ、Ⅱ線封鎖的消息。工長景建明帶了一組人去復核廣深Ⅱ線一處晃車問題,剩下一組人則對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維修保養。
“今天我們要再次復核軌檢車檢查反饋的晃車問題,前期我們通過撥道和水平高低處理,沒有解決這一情況,排除這些因素后,我們想到可能是鋼軌面不平順的問題。今晚就要通過鋼軌廓形儀,對軌面進行打點,采集軌面數據,找出不平順的處所,然后進行打磨。”景建明邊走邊介紹說。
簡單來說,鋼軌廓形是指找出鋼軌與車輪子接觸不密貼處所,通過廓形打磨來延長鋼軌使用壽命,讓列車運行更平穩。
沿著路肩向北步行了大概一公里左右,來到晃車地段。記者順著景建明的視角看了下軌向,這是一條筆直的線路。他指著左股鋼軌表面的“銀白色光帶”蹲下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這條光帶是均勻地在軌面中間位置,寬度在15至30毫米,最理想狀態的數據是20毫米左右。”說著他拿出直尺測量了一下現在的光帶寬度,有34毫米寬。然后他指著右股的一處軌面說道:“這里的光帶不僅向鋼軌內側偏移,鋼軌內側邊緣也有明顯的車輪撞擊痕跡。”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道明顯的光滑痕跡。
負責用鋼軌廓形儀的作業人員解釋說,正是因為車輪上的凹槽與鋼軌頂端不密貼,導致鋼軌頂面受力不均勻,車輪左右滑動,使車身產生輕微擺動,車上的旅客也會有不適感。
作業人員一邊用鋼軌廓形儀進行“打點”采集數據,記錄下軌面的幾何尺寸和角度,一邊用筆在軌面上記錄下打點的里程、位置、線別以及光帶寬度等信息,并用手機拍照。
“對鋼軌進行廓形測量,就能精準采集鋼軌廓形數據,為接下來的打磨提供數據參考。”為了更準確地判斷鋼軌光帶位置和軌面傷損情況,景建明走兩步就蹲下,趴在鋼軌上用手指觸摸軌面并來回滑動。用手觸摸軌面,能夠感受到軌面受力不均勻產生的變化。短短一百米的距離,邊走邊停,一個來回走了近四十分鐘。“用手一寸寸地體驗,結合鋼軌廓形數據,就能使我們的打磨更有針對性,這也是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景建明笑著說。
廓形測量是一個“繡花活”,在保持廓形儀與兩股鋼軌垂直的同時,還要時刻注意鋼軌是否有肥邊(就是列車長久通行,會讓鋼軌頂面兩側產生壓潰變形)。同時,也要保證作用邊弧度測量的允許誤差不能超過0.5度,幾何尺寸檢查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
1時28分左右,鋼軌廓形數據采集和工作量調查結束。景建明和作業人員分析鋼軌廓形數據,制定了打磨方案,并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打磨區間、打磨角度和打磨量。“一百多米的打磨量,任務不輕。接下來,我們將調集3臺打磨機,利用兩天時間,盡快將鋼軌打磨平順。”景建明停筆說道:“春運馬上進入出行高峰,廣深線動車密集,客流量大,要確保線路安全平順,讓大家有一個舒適的乘車體驗。”
望著廣深Ⅲ、Ⅳ線呼嘯而過的列車,車窗里人影模糊。景建明又投入線路養護工作中去了。記者問他啥時候回家過年,他說:“今年把父母接到身邊過年,就不回家了,還要守住工區線路設備的安全。”他們從夜色中走來,在黎明前退去,在看不見的角落默默守護歸鄉旅客,讓歸途人平安抵達,或許就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所在。(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