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宋代人是怎樣鬧元宵的嗎?李清照癡迷的“打馬”是什么游戲?舞臺上天青色的汝窯花瓶、鼓凳和花幾又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日前,上海歌舞團力作舞劇《李清照》在奉賢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上演。這部秉承海派文化精致唯美之風的舞劇,令人回味的不僅有演員靈動的舞姿,還有百米長卷鋪陳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意哲學。在首個非遺版春節到來之際,記者特地探訪舞劇幕后,為讀者“解鎖”那些從古畫中還原出的宋代生活場景和流傳至今的非遺瑰寶。
滾燈入舞
回到“滾燈之鄉”
“她們手里拿的是滾燈嗎?”“好精巧啊,滾燈入舞竟然也這般好看?!痹谖鑴 独钋逭铡分T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中,李清照和趙明誠相遇的上元節一幕是最熱鬧喜慶的,而這一幕中的“滾燈舞”,讓奉賢觀眾倍感親切。因為奉賢,本就是“滾燈之鄉”。
早在南宋詩人范成大的詩中,就曾用“擲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生動描寫滾燈。前半句形象描繪了小滾燈的工藝精妙,置于其中的燭火無論滾燈如何轉動都始終穩穩朝上,而后半句則指看似笨重的大滾燈滾起來其實十分輕巧。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奉賢滾燈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因水患頻繁,人們舞滾燈以祈求神明降伏水魔,祝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統滾燈以竹木、紙布扎制而成,內膽顏色以出燈形式而定,分為紅色和黑色兩種。舞劇中,其色澤未免和舞者色彩飽和度極高的服裝相撞,因而僅留滾燈竹片結構,內膽以灑金箋的紙裝飾,既能展現其制作工藝之精巧,又有返璞歸真的美感。
舞劇《李清照》中的“滾燈舞”是汲取包括奉賢滾燈在內的中國各地滾燈的表演元素,創新編排而成的。為讓主創和演員能進一步了解滾燈,排練期間還特邀“奉賢滾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徐思燕來到排練廳分享關于滾燈的故事。
依據古畫
還原宋代生活
汝瓷的天青色、宋錦的華麗、宋曲的清靈,焚香、品茶、插花、掛畫,《李清照》的舞臺上每處細節都透露著宋文化獨有的美,而這份高品質和氛圍感得益于劇中大大小小兩百余件精美道具,其中許多都能在史料、典籍中找到出處。舞美設計胡艷君從大量史料中汲取靈感,臺上一桌一椅、一個瓷瓶甚至一個小小化妝盒都極具“宋”味、頗有來頭。
看似普通的鼓凳,源自宋代畫家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香幾、花幾和茶案則還原了《盥手觀花圖》《聽琴圖》和《羅漢圖》。在《李清照》的舞臺上,還能看到《韓熙載夜宴圖》中的長榻、《槐蔭消夏圖》中的書桌和《文會圖》中的方凳。就連上元節場景中出現的貨郎、小販所賣的魚燈、蓮花燈、兔子燈、蝴蝶風箏、撥浪鼓都能在古畫中尋到出處。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不但擅詩詞,且是“桌游高手”。她酷愛“打馬”,這是沿襲自唐代雙陸棋的一種智力游戲。她不僅編著了《打馬圖經》,還寫就了《打馬賦》。舞劇道具中就專門還原了一款精美的雙陸棋桌,桌的邊角以皮革仿制“銅片”包裹,鏤刻花紋且手繪“螺鈿”。
現代科技
煥新傳統文化
讓人意料不到的是,此次道具制作并非完全沿用傳統工藝。如桌椅、茶幾、書案乃至案上所擺天青汝瓷都是3D打印而成。胡艷君告訴記者:“實木的桌椅、茶幾很重,汝瓷天青或月白的釉色奇絕,若按照傳統做法尋不同工匠仿制費時費力且未必能還原成古畫中的模樣。如今的3D打印技術,只要繪制逼真,建模打印后的成品在視覺上便幾可亂真?!?/p>
舞劇《李清照》中的卷軸式帷幕是一大特色。卷軸的運用,讓場景轉換在布景流動中完成,無縫銜接、沒有暗場,幾乎一氣呵成。數百米幕布場景如卷軸般滾動,展現文人生活的同時也鋪陳出一幅宋代美學畫卷。
舞劇《李清照》的創制用心、用情,上海歌舞團團長王延說:“我們希望通過對史實的考證,把李清照所處的時代和宋文化真實呈現,也讓舞迷觀眾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和感悟?!睋?,在完成了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的演出后,舞劇《李清照》將在年內踏上巡演之路。記者 朱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