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勢如破竹,帶動大盤一路風火,連破紀錄的春節檔亮出中國電影精氣神,也確證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密碼。
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零點,2025年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4日)總票房約95億元,大盤自大年初一起連續7天單日破10億元,總觀影人次1.87億,全都創造了新紀錄且在數據上大幅提升。《哪吒之魔童鬧海》堪稱檔期“定海神針”,以48.35億元筑起了春節檔票房半壁江山。《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分別以22.76億元和9.97億元分列檔期二、三位。
在春節檔的助力下,2025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正式超過100億元,超北美成績,成為全球單一票房市場冠軍。全國城市票房排行榜上,上海以3.2億元坐穩第一。大江南北,各地電影院排起長隊,熱銷的飲品和爆米花意味著今年電影院有了開門紅。同時,春節檔的火爆還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得益于“電影+旅游”“電影+美食”及“電影+文創”等融合發展,佳節里的電影市場推動了文化消費體驗“一業興多業旺”。
春節檔紅火,可喜可賀,《哪吒2》即將締造的中國影史紀錄也春山在望。而對更多中國電影人來說,破紀錄提振士氣很重要,全新檔期格局里透出的消費密碼才更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盤點檔期得失,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說:“觀眾越來越挑剔,好電影也必須越來越好。”
IP創新:從路徑依賴到融合創新
一個檔期見證了兩個百億元系列電影誕生,史無前例。“唐探”十年四部,大年初四率先達成“中國影史首個百億系列電影”的目標。最遲今天晚間,隨著《哪吒2》票房邁過50億元大關,這個IP就將以五年兩部的速度鎖定第二個“百億系列”。
一邊是“兩個百億”記錄在冊,一邊是春節檔六部新片都以熟面孔返場。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對成熟IP的路徑依賴嗎?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將問題一分為二,“春節檔IP云集,這是電影工業化趨勢的必然,也是市場的選擇和觀眾的期待”;另一方面,“IP生命力的延續,更考驗創作者的創新表達和想象力突破。既要延續前作的核心價值,又要為觀眾帶來新觀影體驗,從而建立有效溝通、達成更深層次共情”。
2019年暑期登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用人類原始的親情羈絆對接了觀眾情感,又借神話里的“叛逆少年”為當代青年不認命不由天的勇氣內心代言,在那年夏天贏得了Z世代廣泛共鳴。歸來的《哪吒2》從“逆天改命”到“打破規則”“改變世界”,與其說升級的精神內核讓已有的擁躉滿足,毋寧看成續作融神話、喜劇、動作、災難片等多種類型元素于一體,以多維的解讀向度,為自己的第一趟春節檔征途鋪墊了老少咸宜的基礎。
“唐探”系列第十年,《唐探1900》反將故事往前追溯。喜劇+探案的風格依舊,1900年美國舊金山唐人街連通的八國聯軍侵華、興中會成立、排華法案等事件,讓素以喜興消費見長的“唐探”系列增添了幾分歷史縱深感。同樣,作為長達11年的長效IP,“熊出沒”系列絕非原地吃老本,今年《熊出沒·重啟未來》混搭科幻、冒險、喜劇等多類型元素,將低幼向的敘事升級為帶有思辨色彩的冒險故事,繼續拓維低齡動畫電影的敘事邊界。
技術升級:從應用型學習到原創性突破
數據顯示,過去的五個春節檔新片里,特效電影占比46%。今年,就在機器人舞動春晚《秧BOT》、DeepSeek攪動AI世界風云之時,春節檔六部新片里,特效電影占五部。恢弘場面、精湛制作、雄奇想象力背后,中國電影工業技術從“應用型學習”向“原創性突破”轉型升級,以中國美學、中國價值為核心的技術,儼然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新基建。
《蛟龍行動》是國內首部聚焦深海潛艇作戰的軍事片,通過“龍鯨號”核潛艇這一大國重器的全景式呈現,構建了一個兼具科技感與真實感的近未來戰場。片方打造了四艘1∶1潛艇置景,從驚險刺激的魚雷戰、充滿科技感的人與機械之戰到深達18米的水庫模擬深海環境等,創作者用工業級的規模與精細度,刷新了全球潛艇道具的行業標準。中國海軍科技強軍的時代面貌,在中國原創的電影里可管窺一豹。
《哪吒2》的幕后隨著影片的現象級傳播,引人注目,甚至淚目。三倍于前作的角色數量、等同于前作全片鏡頭量的特效鏡頭——由于故事體量升級,《哪吒2》的制作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演餃子承認,團隊曾寄希望于找些國際團隊來幫助完成重點鏡頭,但效果不盡理想。“以前我們所仰望的大山,其實也是‘死磕’出來的。”在同國際頂尖團隊接觸的過程中,餃子認識到,國內團隊與國外先進的工業流程、技術的差距正不斷縮小,“既然有潛力追趕,何不自己‘死磕’,‘拼了命’去夠一下?”更重要的或許還在于,中國動畫要滿足中國觀眾、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須交付具有中國審美、中國文化內涵的技術升級,“這些是不能外包的”。
最終,來到觀眾面前的《哪吒2》其實集結了國內最優秀的一批動畫制作人,眾志成城去沖擊更高遠的目標。大銀幕上,眾人聯手奮力沖出天元鼎,哪吒“不知天高地厚”想改變世界;大銀幕外,主創團隊孜孜以求、滾石上山,戲里戲外奇妙互文,讓觀眾見證國漫在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中崛起。
東方美學:出圈出海金名片
“傳統神話、武俠故事蘊含著民族精神,喚起濃烈的民族情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認為,“‘中國風’帶動票房節節攀升背后,是文化自信的彰顯。”1月31日,《封神第二部》在歐洲部分國家上映;2月14日起,《哪吒2》將登陸北美等海外市場。2025年春節檔新片出圈及至出海,一路行銷的金名片當屬它們對東方美學的創新性表達。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金庸小說影視化長廊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是最新一版的嘗試,徐克借用現代技術手段重新詮釋了武俠世界的俠義精神。影片將“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等武功招式的想象性描述轉化為具象化的視覺呈現,同時保留了傳統武俠片“以意御形”的美學內核。這種“技術賦能傳統”的路徑,標志著中國類型片在美學體系上的自覺建構。
“有女懷春,河水其泱。何不同舟,共泛水中央?”《封神第二部》中鄧嬋玉渡河的劇情是不少觀眾心目中的高光。古典配樂演繹“風”,令影院里的觀眾耳目一新,西岐麥浪中的農耕祭祀,也瞬間將觀眾拉回《詩經》的古典意蘊。
觀眾需求升級:創作者的永恒命題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坦言,今年春節檔“一超多強”。《哪吒2》不但在春節期間打破了29項影史紀錄,包括七天吸引9500萬人次觀影、史上最快破40億元電影等。業界普遍相信,這部動畫電影登頂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冠軍只是時間問題,甚至有可能直接跳過60億元、70億元級體量,將中國電影單片標桿帶上80億元的新里程。
《哪吒2》遠超預期的表現,既是影片自身質量過硬、觸達了全年齡受眾使然,又何嘗不是外部環境推波助瀾?尹鴻談到,單片一家獨大,從側面暴露了其他各有特色的某些影片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敘事不夠完整、人物缺乏鮮明性、所謂社會情緒價值被概念化等藝術創作的短板,“其背后則是創作者左右逢源面面俱到的迎合,立意的保守和投機,主觀表達與影像呈現的不匹配,電影觀念和語言陳舊等理念上的不足”。
源源不斷的觀眾走進影院支持《哪吒2》,固然是年節時分“舉家看部好電影”的過節新年俗,從某種角度看,也摻雜了觀眾的投票意圖——把錢留給對觀眾真誠以待的創作者。這份雙向奔赴,加劇了今年春節檔頭部票房的虹吸效應。
又是一年春節檔落幕,我們見到了國產電影IP銳意創新、工業化制作流程和特效技術進步的一次集中展現。但誠如尹鴻所說:“僅有IP、題材、類型、明星、投資是不夠的,內容為本,藝術為本,特別是要與觀眾對人性、社會、價值觀的理解達成一致。觀念的落后、保守,能力的匱乏、枯竭,創作的過度取巧,都可能影響到觀眾的選擇。”如何滿足不斷升級的觀眾需求,是創作者的永恒命題。記者 王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