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電影《蛟龍行動》舉辦了一場軍事主題沙龍,影片總出品人于冬攜主演張涵予、杜江與多位軍事專家共同探討影片中的軍事元素,并對網絡上的一些爭議進行了解答與解讀。
在電影《蛟龍行動》中,張涵予飾演“龍鯨號”核潛艇艇長,他的表演得到了影片軍事顧問、老艇長楊剛的高度認可。面對這份肯定,張涵予謙遜回應:“作為演員,我只是盡力詮釋好艇長這個角色,而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像楊剛艇長這樣用生命守護深藍的真英雄。”
影片中有一段口琴演奏的戲份,引發了不少觀眾的討論。張涵予對此解釋道:“其實那個口琴聲是戰斗的號角。”楊剛對此深表認同,并表示口琴聲在潛艇兵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張涵予進一步解釋道:“這段《中國海軍核潛艇》的口琴就是激勵全艇指戰員重拾信念和信心的戰鼓!”影片中,當時艇長下令封艙滅火,意味著這個艙里的戰士有可能犧牲。核潛艇的每一個艙位都有專業的指戰員把守,他們知道在那一刻應該干什么,但當時他們需要的是信念、軍魂與信仰,有時候信仰真的能戰勝一切。
影片中“聲吶兵‘頂撞’艇長”的情節引發了一些爭議。對此,現場軍事專家解釋,海軍水面艦艇和潛艇都屬于高技術兵種,與陸軍不同。在潛艇部隊,如果艇長下達的命令不合理,技術人員有權提出異議,甚至以技術人員的判斷為準。這體現了潛艇部隊作戰的專業性和特殊性。
軍事制片人王強進一步補充:“潛艇在水下航行,無法像在陸地上一樣依靠眼睛辨別方向和目標,聲吶就是潛艇的‘眼睛’。艇長在指揮作戰時,很大程度上依賴聲吶兵提供的信息。聲吶兵就是艇長的眼睛,為艇長的決策提供關鍵依據。所以在潛艇部隊中,聲吶兵說出‘別催’這樣的話是很正常的,這不是不尊重艇長,而是基于專業判斷的正常溝通。”
電影《蛟龍行動》用鏡頭撕開深海的神秘面紗,讓觀眾看見信仰的力量。或許,這正是中國軍事電影的價值——它不僅是硬核展示,更是精神傳承。當銀幕上的“蛟龍”潛入深海,銀幕外的我們,終于讀懂了那句“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