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晚,《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23.2億元人民幣,超越《頭腦特工隊2》,成為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此前,它已超越《獅子王》《侏羅紀世界》,目前位居全球票房榜第8名。
影片創造歷史,既說明中國本土動畫團隊完全能做出打動人心的作品、中國動畫技術完全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也說明中國動畫市場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取之不盡的創新源泉。《哪吒2》繪就的這幅“東方畫卷”,正在讓世界看到中國動畫的無限可能。
市場影響
有望帶動更多資本投入
一部《哪吒2》,把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天花板頂到了百億元級別。它的成功,讓整個行業看到優質動畫電影的巨大市場潛力,有望帶動更多資本投入,促進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
2024年,動畫電影票房在北美整體電影票房中占比達27%,相比之下,2024年動畫電影在中國整體電影票房中的占比僅為16%,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好萊塢這幾年的票房冠軍,要么是動畫電影,比如《頭腦特工隊2》,要么跟動畫電影有關,比如《芭比》有動漫形象,《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根據漫畫改編。而且絕大多數動畫電影自帶喜劇元素,天然會有更好的票房產出。”電影市場分析師朱擎天說,相比真人電影,動畫電影受眾群體更廣泛,老少咸宜,想象性的形象和世界觀更容易獲得觀眾認同。
《哪吒2》對于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從事動畫行業具有積極作用。朱擎天說,游戲產業因為產值規模更大,對動畫人才造成虹吸效應,如果做動畫能夠盈利,有助于留住人才,甚至讓他們從游戲行業回流到動畫行業,幫助中國動畫電影邁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動漫集團創作策劃中心主任宋磊坦言,《哪吒2》的火爆,對未來兩三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投資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消費市場能否持續火爆,還要取決于整體經濟形勢和文化消費熱度,以及是否不斷有精品力作誕生,能否通過有效宣發刺激市場需求,形成口碑和自來水效應等。
創作啟示
打造精品需真誠與耐心
《哪吒2》沒有急于在上一部成功后趁熱打鐵出續集,而是五年磨一劍。這證明文化精品的打造,需要真誠與耐心,必須花長時間去研磨劇本、提升制作質量和藝術水平。
網絡動畫《戲精宿舍》導演阿飯直言,國內不少動畫團隊或者受限于資金,或者受限于交付時間,對作品抱著“差不多得了”的態度,沒有耐心和定力去打磨,而動畫,恰恰最耗費的就是時間與人力成本。“《哪吒2》的投資、制片團隊,比較尊重創作方的想法,一個鏡頭在各個制作公司之間滾動迭代,最終達到了一個極致的效果呈現給觀眾,這種追求盡善盡美的認真態度,非常值得創作者學習。”
具體到創作方法和技巧,《哪吒2》強大的角色塑造能力令不少從業者欽佩。阿飯說,人物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哪吒2》中的角色無論大小,都設計得生動、接地氣,能夠引起觀眾討論。即便配角也不只是工具人,而是有自己的記憶點。在設計上,創作者可運用造型、道具、聲音等各種手段,使角色更出彩。
國產動畫《落凡塵》2024年上映時曾收獲不俗口碑,影片導演鐘鼎正在籌備第二部,《哪吒2》的成功,讓鐘鼎看到了精準把握觀眾需求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動畫電影創作既要契合時代脈搏,又要通過多種手段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落凡塵》的故事源頭來自牛郎織女的傳說,這再次驗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創造力。
“如果說2015年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開啟了神話題材動畫電影新的市場空間,那么《哪吒2》就是將這一空間的可能性做到了極致。”宋磊說,這將激勵創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他更期待看到,國產動畫電影除了神話題材以外,也能陸續打開科幻題材、現實題材,釋放更多機會。
產業升級
向工業化體系轉型
正如《流浪地球》系列把中國工業大片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哪吒2》也有力推動中國動畫先進技術應用及動畫電影的工業化進程。
1900多個特效鏡頭,138家國內動畫公司、4000余名工作人員協作完成制作;各公司從流程到內容配合默契高效,分工精細化程度顯著提升;“乾坤流體引擎”“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研發技術實現突破;全片制作規模和投入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哪吒2》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動畫向工業化體系的轉型。
《哪吒2》并非憑空出現,背后既承載著萬千觀眾對于“國漫崛起”的殷殷期待,也凝聚著一代代中國動畫人前赴后繼的努力。從上海美影廠的歷史輝煌,到《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驚艷亮相,從《長安三萬里》將唐詩融入動畫,到《雄獅少年》探索現代題材,每一部現象級作品都帶來進步與突破、啟發與反思。
《哪吒2》的突破,也將像它的“前輩”作品一樣,推動國產動畫電影走得更高、更遠。“這些新開發的技術,可以為未來的動畫創作提供關鍵參考。”阿飯說。
在周邊產品開發、跨界合作上,《哪吒2》也為行業提供了不少借鑒。宋磊說,當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衍生品開發并不及時、充分,這次《哪吒2》吸取前車之鑒,在影片上映時同期推出各類衍生產品,趕上了影片最火爆時的最大紅利期。從宣發的角度看,跨界合作、產品授權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宣傳,能夠讓更多人看到作品,起到雙贏效果。(北京日報記者 袁云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