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裘苗根) 3月14日,隨著最后一根電纜精準入地,武松高速公路(江松段)電力線路遷改工程宣告竣工。這場歷時16個月的攻堅戰,不僅實現了“零缺陷投運”的硬核目標,更以“荊電速度”為湖北交通動脈注入強勁動能。
破局:科學組織攻克“攔路虎”
2023年寒冬,擔任該工程施工任務的湖北荊力工程總承包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陳剛,與土建工區主任趙斌,站在江陵縣躍進村的施工現場,眉頭緊鎖。眼前,15.172公里的線路如同盤踞的巨龍,橫亙在武松高速規劃路線上。“遷改不僅要快,更要安全。”他攥緊手中的施工圖,立下軍令狀。
武松高速是一條沿江高速大通道,是湖北省“九縱五橫三環”路網的重要組成,串聯了武漢、仙桃、洪湖、監利、江陵和松滋等區域,其中江陵至松滋段起于江陵縣躍進村,終點接入松滋境內岳宜高速,路線全長57公里,計劃工期4年,對振興湖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工程推進伊始,橫亙在施工路徑上的15.172千米“江松段”線路成為“攔路虎”——涉及220千伏楚鎮二回線、鎮油線等7條線路的遷改任務,既要保障高速施工進度,又不能影響沿線數十萬居民用電,難度堪稱“刀尖上跳舞”。
“遷改不是簡單的線路移位,而是系統性重構。”陳剛指著施工圖說。江陵段需將4條架空線路改為地埋電纜,涉及地下管廊建設、電磁兼容設計等復雜技術問題。2023年11月開工后,項目部面臨的首個挑戰便是低溫雨雪天氣。

“零下2℃的江灘,鐵塔上的螺絲凍得粘手套,但工期一天也不能耽誤!”現場工作負責人萬紹群回憶道:“黨員不僅是旗幟,更是安全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黨員突擊隊帶頭沖鋒,用棉被包裹設備保溫,連夜架設臨時照明,硬是在風雪中搶出3天工期。
攻堅:黨建引領下的“荊電速度”
“安全是底線,質量是生命線。”這句標語高懸在項目部會議室。面對交叉作業多、地形復雜等難題,該公司將“黨建+”融入工程全流程。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開展“安全之星”評比,施工現場成立黨員突擊隊,劃分“黨員責任區”,從方案設計到物資調配,黨員全程帶頭攻堅。

在220千伏楚鎮二回線遷改中,一處鐵塔需跨越高速公路施工面。“傳統吊裝可能影響路基穩定性,我們創新采用無人機牽引放線技術。”技術骨干展示了一段工作視頻:無人機精準懸停,將導引繩跨越百米高空,地面人員同步收線,全程僅用2小時。“這比傳統方式效率提升60%,還避免了大型機械對環境的破壞。”
安全管控更是嚴苛到“毛細血管”。安全員王會勤每天手持記錄儀穿梭工地,對鐵塔吊裝、導線壓接等高風險環節“一盯到底”。“每個環節必須‘雙確認’——作業人員自查、監理復查,連一顆螺絲的扭矩值都要記錄在案。”他說。通過“遠程監控+現場巡檢”模式,工程實現百萬工時“零事故”。
蝶變:鐵軍精神照亮奮進之路
隨著最后一根110千伏電纜入地,武松高速江松段徹底告別“空中蜘蛛網”。地方部門算了一筆賬:“地埋電纜不僅釋放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未來還可減少80%的線路故障,為沿線工業園區提供更可靠電力保障。”
站在新落成的電纜井旁,湖北交投武松高速項目負責人感慨:“電力遷改比原計劃提前20天完成,為全線通車爭取了寶貴時間。2026年全線貫通后,松滋到武漢車程將縮至3小時,荊州農產品2小時就能抵達武漢市場!”
從風雪鏖戰到烈日攻堅,從技術突圍到民心工程,湖北荊力工程總承包公司的電網建設者們,用行動詮釋了“鐵軍”擔當。正如該公司負責人在項目開工時所言:“每一根電纜都是經濟發展的血脈,每一次遷改都是城市升級的腳印。”
武松高速的轟鳴聲漸近,而地下的“電力長龍”正悄然為荊楚大地輸送著澎湃動能。這條蜿蜒的電纜,不僅連接著現在與未來,更串聯起建設者們的智慧汗水與百姓的幸福期盼——在這片熱土上,發展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