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龔涌濤 陳雅軍
“每一次的修正都是成長的印記,不畏懼犯錯,只怕停滯不前。”這是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對象宋某某在生死救援現場后說的一句話。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場對生命的守護,更是一曲社區矯正幫扶教育工作成效的贊歌。
危急時刻顯擔當:矯正對象的蛻變與新生
2025年3月22日傍晚,長湖特大橋上,一名醉酒男子翻越欄桿意圖輕生。千鈞一發之際,正在附近散步的社區矯正對象宋某某敏銳察覺險情,果斷報警并安撫當事人。他冷靜分析現場風險,協同民警成功將輕生者救回。事后,宋某某未居功自滿,只是淡然道:“這是我該做的。幫助他人,本就是責任。”這一舉動,正是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工作成效的生動縮影。曾經的迷失者,在幫扶教育的浸潤下,找回了內心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

以心換心:社區矯正的溫情與力量
社區矯正不僅是法律的懲戒,更是一場心靈的救贖。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中心通過“人文社矯+”模式,為矯正對象量身定制心理疏導講座,幫助矯正對象重建自信;開展特色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強化規則意識;組織參與公益實踐:激發社會責任感;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指導,助力順利回歸社會。
宋某某的蛻變,正是這一體系的成果。他曾因一時過錯走入迷途,但在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中心工作人員的耐心引導和社區的包容接納下,逐步重塑價值觀,最終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向善而行”的力量。
良知不滅:讓迷失者重拾星光
“我曾迷失,但良知從未遠離。”這句話不僅是宋某某的心聲,更是無數社區矯正對象的共同感悟。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中心負責人表示:“矯正工作并非簡單監管,而是點燃他們心中的光。每一份善意,都可能成為社會正能量的火種。”
截至目前,荊州市文旅區累計接收社區矯正對象272人,其中232人順利解矯并融入社會,多人因見義勇為被媒體相繼報道。這些數字背后,是荊州市文旅區社區矯正中心工作者日復一日的堅守,是社會各界的溫暖托舉,更是迷失者自我救贖的堅定步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