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喻昭陽 通訊員夏自宇)“李爺爺,回家后一定要按時服藥,三個月內左腿千萬別用力……”4月3日,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癥監護室恢復病房的走廊里,104 歲的李爺爺穩穩坐在輪椅上,聆聽著醫護人員的悉心叮囑。留置針撤去后,老人手腕上那道淡淡的青色壓痕,見證著這場持續月余的生命保衛戰。

3月7日,李爺爺在小區散步時不慎摔倒,左髖部傳來的劇痛讓他無法站立。家人立即將其送往荊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X光片上的“左股骨頸骨折”字樣讓家屬心頭一緊——這種被醫學界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創傷,對于超高齡患者而言死亡率極高,而這次竟是老人二十年來第二次直面生死考驗。
李爺爺早在 20 年前就因骨折接受過右髖關節置換手術,96 歲時,又因硬膜下大量血腫,由醫院神經外科學張華平博士主刀進行顱內血腫鉆孔引流術,成功搶救,當時便成為了醫院年齡最大的腦外科手術患者。
“我們相信醫院能再創奇跡。”家屬的信任背后,是多學科團隊面臨的嚴峻考驗:高齡加上脊柱側彎導致麻醉難度加大,陳舊性腦出血史疊加高血壓、哮喘等基礎疾病,手術耐受性如走鋼絲。
醫院組織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感染科、骨科、手術麻醉科等全院多學科會診,最終達成共識——手術雖險,但保守治療將導致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致命并發癥,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爭取生機。
3 月 11 日,手術室的無影燈準時亮起。麻醉科副主任沈述威半弓著腰,指尖在老人側彎的脊柱表面反復觸診,采用側入路避開鈣化椎體,將麻醉藥劑精準注入腰椎間隙。

進行手術麻醉。
骨科主任醫師魯厚根與副主任醫師陸圣君形成精密配合,在血管神經的間隙中穿行,拔除股骨頭、清理髖臼窩內殘留的圓韌帶、植入生物型假體柄等操作一氣呵成。“髖關節松緊合適,植入假體包容性好。”顯示屏上銀白色的假體與殘存骨質完美嵌合,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僅用時30分鐘。

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術后影像。
"這也是我院骨科手術中最高齡的患者,骨折手術本身難度其實不算大,但超高齡骨折的救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骨科副主任醫師陸圣君感慨道,從術前準備到術后階梯式康復,每個環節都需精密設計。
術后,李爺爺轉入重癥醫學科(ICU),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邵鋒、管床醫生謝田田及護理小組組成救護團隊,制定救治方案。

真正的考驗始于術后72小時,李爺爺接連遭遇畏寒高熱、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棘手癥狀。重癥監護醫護團隊24小時不間斷地監護,無創呼吸機對抗呼吸衰竭,膀胱造瘺應對泌尿系統感染,強心劑與抗生素雙管齊下,終于在第14天盼來體溫曲線回落。
李爺爺一天比一天進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飲食、睡眠正常,疼痛明顯減輕,活動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針對圍手術期的超高齡患者,早期進行密切監測和積極干預,才能穩定病情或避免進一步惡化。做好充分的圍術期管理,是患者安全度過手術關口的重要保障。"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邵鋒介紹。
窗外的廣玉蘭已綻新綠,李爺爺的輪椅緩緩駛出病房。這場跨越多個科室的生命接力,不僅再度刷新了醫院的最高齡手術紀錄,更有力地印證了醫院面對 “銀發危機” 時的強大實力——當精準醫療遇見多學科協作,即使跨越世紀的生命,也能綻放新的春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