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王理略、通訊員夏晨)4月25日下午,由武漢楚劇院傾力打造的楚劇《再別康橋》在人民劇院精彩上演,作為2025武漢“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先鋒漫游”板塊的重磅劇目,以楚劇特有的婉轉唱腔與詩意表達,再現了民國才子徐志摩與林徽因、陸小曼、梁思成之間的情感糾葛與理想追尋。
演出當天,觀眾沉浸于這場跨越時空的文學盛宴,掌聲與喝彩聲貫穿全場,為“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楚劇《再別康橋》根據同名小劇場歌劇改編而成,以“文化基因重組”的創作理念,開創性地構建起傳統戲曲與現代審美的對話空間。通過青年演員與青年觀眾的“雙向奔赴”,以平行視角重構徐志摩經典詩作,不僅實現了傳統楚劇藝術本體的當代轉化,更探索出戲曲傳承傳播的立體化路徑。

該劇在保持劇種音樂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音樂劇的敘事節奏。詩、畫、音樂三個元素渾然一體,貫穿全劇。舞臺美術采用“虛實共生”的設計理念,與傳統戲曲寫意美學相映成趣,形成“詩化戲曲”的獨特審美范式。青年演員在傳統身段中注入當代青年的情感表達,使徐志摩、林徽因等歷史人物煥發出青春光彩,串聯起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康橋之戀”、與陸小曼的“滬上風云”及與梁思成的“建筑之盟”。主創團隊在保留原作文學內核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楚劇藝術特質,以楚劇“迓腔”“悲腔”為核心,融入現代音樂元素,如徐志摩獨唱段落采用高亢激越的“西皮導板”,林徽因唱段則融入柔美婉轉的“四平調”,形成人物性格與情感張力的雙重表達。突破傳統戲曲的“一桌二椅”布景,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劍橋康橋”“十里洋場”等虛實相生的舞臺空間,以戲曲程式化動作演繹徐志摩的浪漫、陸小曼的叛逆與林徽因的理性。

本次演出由武漢楚劇院青年演員團隊領銜,“梅花獎”獲得者余維剛(飾徐志摩)以“高亢中見深情”的唱腔風格,將徐志摩的才情、矛盾與悲劇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滿堂彩;優秀青年演員楊琳(飾林徽因)以“清亮中透堅韌”的嗓音塑造理性與感性交織的才女形象,將林徽因對建筑理想的執著與對徐志摩的復雜情感演繹得層次分明;優秀青年演員鄧雅倩(飾陸小曼)以“潑辣中見柔情”的表演風格,展現陸小曼從名媛到悲劇女性的命運沉浮。
據悉,2025武漢“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期間,5月24日由武漢漢劇院帶來的漢劇《回首共敘詩中月》將在人民劇院上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