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倩倩、通訊員張煜)5月14日至16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在武漢舉行。參展學校中,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探索的“未來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用數字教育構建起素養導向的教育新范式。

據介紹,近年來,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以“教學評一體化”為核心理念,構建起貫穿課前、課中、課后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課前,通過技術賦能實現精準育人。教師整合六大教育平臺資源,通過AI學情圖譜精準定位學生認知盲區,量身定制分層教學目標。課堂上,智慧黑板投屏與AI筆跡識別技術讓思維可視化,傳感器教具實時生成動態數據曲線,配合行為分析攝像頭實現“教——學——評”即時聯動。通過鏡面教研系統回溯全流程數據,AI生成課堂有效性報告,形成“評價——改進——優化”的閉環教研模式。

課中,通過數據驅動促進個人成長。學生經歷三大轉變:課前通過AI診斷自主規劃學習路徑,課中借助無線答題器生成知識熱力圖,課后依據錯題歸因報告靶向提升。在實驗課上,學生用可編程教具驗證物理定律;在“211共生課堂”中,通過20分鐘學生合作探究,質疑拓展,10分鐘老師詮釋學習目標,組織、點撥學生學習,10分鐘總結反芻,當堂練測,實現深度學習。數據顯示,數智領航班的課均講授時間減少30%,作業量下降25%,但聯合測試成績提升顯著。
課后,通過及時評價智能優化教育生態。利用云打印硬件設備,實現課堂訓練及時反饋;作業統一題卡模板、統一批閱流程,形成日常練習大數據,生成更精準的學情分析;智能閱卷系統生成多維度學情報告,通過動態數據看板實時監測班級共性短板。通過以上技術,教師能夠獲得每堂課個性化的改進建議,助力教師更好的理解和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此,“教、學、評”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閉環,推動教與學的不斷優化和個性化,從而達到因材施教,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湖北省實驗中學通過首創的“211共生課堂”,依托高清直播設備、互動教學軟件等,將學校的優質課程實時傳輸到“教聯體”學校,使他們與本校老師和同學“同上一節課”。數據顯示,合作校學生課均教師講授時間較短、日均作業量相對較少、考試頻率相對較低、但成績顯著提升,真正實現“減負增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