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裘苗根
從碩士高材生到扎根一線的電力工匠,國網荊州供電公司湖北荊力工程總承包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主任黃華用18年光陰丈量出50余座變電站的“零缺陷”投運奇跡,以責任與創新為城市注入澎湃能量。今年“五一”,他榮獲公司“勞動模范”稱號,成為新時代電力人的標桿。

匠心:從“書生氣”到“技術魂”
2007年,26歲的黃華放棄“學歷光環”,投身繼電保護班。面對智能變電站技術空白,他白天鉆電纜溝裝設備,夜晚研讀技術文檔,將說明書翻至卷邊。四年磨礪,他帶隊攻克荊州首座智能變電站——天門220千伏僑鄉站,啃下光纖回路調試“硬骨頭”,成為智能站技術先鋒。此后十余年,他主導完成9座變電站工程,全部實現“零缺陷”投運,荊州北門110千伏站更摘得省公司流動紅旗獎。

擔當:萬家燈火勝似千言
2016年,黃華面臨人生兩難抉擇:妻子臨產當日,天門黃潭變電站因災告急。他毅然選擇奔赴搶修一線,在烈日炙烤下,帶領黨員突擊隊鏖戰高溫,更換設備、排查電纜,汗水浸透的工服結滿鹽霜。“讓燈先亮起來,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他輕描淡寫的背后,是連續45天駐守工地、化解5起重大隱患的堅守。一次施工中,他因0.5毫米誤差叫停銅排安裝,硬核作風令施工隊長嘆服:“您這較真勁兒,我服!”

黃華正在勘測
創新:小發明撬動大變革
“憑什么檢修電源非得接半小時?”2020年,黃華目睹工人蜷縮電纜溝接線的窘境,萌生革新念頭。三個月后,“即插即用”便攜式電源箱問世,將接線時間壓縮至10分鐘,獲國家專利并全省推廣。擔任部門主任后,他推動52個工程投產送電,仙桃仙西220千伏站更斬獲“綠色建造三星示范工程”等殊榮。他牽頭“青苗—骨干—專家”培養計劃,鼓勵團隊:“要做永不停歇的追光者!”
44歲的黃華依舊奔波于工地,被問及“碩士擰螺絲是否委屈”,他笑道:“責任心才是金字招牌。”夜幕中,他望著漸次亮起的路燈感慨:“我們建設的不是工程,而是城市生命線。”這份初心,正如他24小時待機的手機,始終為光明護航。

(編輯:喻昭陽,編審:湯立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