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何婧 通訊員 邱晨)“希望能有個老年活動室,老伙伴們一起吃飯聊天、生活更方便。”“如果能提供低償維修服務,或者能順手借個起子、扳手,家里小問題就能及時解決。”“我家小孩放學后能有個安靜學習的地方就太棒了”......
在江漢區新華街道新育社區一場居民意見征集活動上,有人站著說,有人邊說邊笑,但每一句都落在了紙上,也最終寫進江漢區委社會工作部的“親民化改造”大賬本里。

怎么改居民說了算。通訊員供圖
在武漢市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江漢區打破“千篇一律”,圍繞“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改什么”的原則,推出“黨群共建六力法”,系統提升基層社區的組織力、創新力、聚合力、自治力、聯動力、續航力,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從“行政陣地”轉向“親民化家園”。
新育社區里居民們的熱烈商討正是這場變革的一個縮影。
109個黨群服務中心,先摸底、分類,再路演、研判。江漢區從中選出橫堤社區、八古墩社區等8個社區作為首批試點,確保代表性強、經驗可復制。同時,區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建立“區-街-社”三級聯動,并組織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外出考察“學先進”,確保將“親民化改造”做細、做實、做到底。

上門詢問居民需求。通訊員供圖
“群眾需求就是方向”。新育社區開展三輪民意征集,300多條意見涵蓋了老年娛樂、兒童成長、新就業群體和殘障人群的需求,居民從旁觀者變成設計者。快遞小哥希望能充電休息,殘疾人盼望無障礙通道,社區書記王麗芳說,“每一條聲音我們都認真聽、認真記。”
這些聲音通過社區設計師團隊“轉譯”為圖紙,變成了可感可觸的公共空間,也激發了社區居民從“治理對象”向“參與主體”的角色轉變。黨群陣地由此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不僅是新育社區,橫堤社區、八古墩社區等也廣泛召開“鄰里夜話”“開放日”等議事活動,把黨群服務中心從“管理場所”變成“服務樞紐”。
八古墩社區改造初期就預留了30%可變空間,鼓勵居民創意社群入駐;橫堤社區則設立“鄰里管得寬”志愿服務工作室,打造本地志愿服務品牌。更有居民繪畫愛好者策劃“鄰里畫展”,變主理人、當主人,社區文化在“自然發酵”中悄然成形。
資金方面,江漢區創新“三級聯動+社會協同”模式,既有省級引導資金,也有區街配套支持,同時動員共建單位、商戶、居民共同出力,真正實現“政府主導、社會助力、群眾受益”的共建生態。
從“小修小補”服務點到“共享工具屋”,從健康體驗到垃圾分類科普,黨群服務中心不再是一個“好看”的地方,而是一個“好用”的空間;改造中,居民能提意見、參與監督、還能后續運營,治理不再是“你管我聽”,而是“有事一起干”。

黨群服務中心真正為居民服務。通訊員供圖
目前,8個試點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計劃在6月底前完成建設。江漢區也總結出“橫堤模式”“八古墩經驗”等可推廣典型,為下一階段全面鋪開提供經驗模板。
“改造不是把場地做漂亮,而是把心意做進去,更重要的是借親民化改造撬動一整套基層治理升級工程。”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六力法”迭代優化,全面提升服務效能,把黨群服務中心真正建成“有溫度、有活力、有黏性”的基層治理前沿陣地,讓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門口的幸福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