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楊曼斯
清晨六點,當城市還未完全蘇醒,東航技術武漢分公司生產支援部的“飛機健康管家”們已開啟新一天忙碌的航前保障模式。航材庫房內,保管人員敏捷地蹲在貨架前,“滴滴”的掃碼聲清脆入耳,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零件的信息錄入。“風擋雨刷是夏季高頻器材,只剩三件,立刻補貨!”航材保管員一邊念叨,一邊在記錄本上鄭重畫下醒目的五角星標記。與此同時,工裝設備維護人員正井然有序地對各類專用設備進行“體檢”,不遠處,特種車輛技術團隊的金屬敲擊聲與教學指導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曲充滿活力的換季晨曲。這是東航武漢技術公司支援部春夏換季保障工作的一個普通縮影,背后則是為萬千旅客暑期出行安全保駕護航的堅實防線。
“健身教練”:為飛機“好搭檔”深度體檢
走進工裝設備區域,兩米高的液壓千斤頂巍然佇立。“得把它們伺候好了,飛機才能‘筋骨強健’。”工裝設備維護人員表示,這些設備如同飛機的“健身教練”。雨季來臨前,支援部剛剛對這批關鍵的“頂梁柱”進行了全面的保養維護:加注潤滑油、緊固螺栓,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對于登高類工具如工作梯、高空平臺車,關節部位則是檢查重點。“萬一梯子生銹卡頓,就如同人崴腳了,豈不耽誤了飛機維修工作大事?” 工裝設備維護人員邊檢查邊強調。在停機坪一角,另一組作業人員正小心翼翼地為露天設備“穿”上特制的銀色隔熱罩。“別被這風騙了,正午陽光下,金屬表面溫度能煎雞蛋呢!”他們解釋,要像保護精密儀器屏幕般,給這些飛機的“靠譜搭檔”裹上“防曬衣”。
“小件大作”:精密耗材的使命必達
在燈光通明的航材庫,智能貨架上,拇指大小的密封圈與巴掌大的油濾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整齊列隊。“可別輕視這些‘小紐扣’,”航材保管員舉起一枚密封圈,“飛機液壓系統成千上萬個接頭,漏不漏油,全看它們的表現。就像家里的水管接頭,老化松懈了就必須及時換新,飛機上也一樣。”針對武漢濕熱的夏季極易引發飛機空調系統高發的“中暑”故障,支援部早已“備足退燒藥”。庫房里,為B737等主力機型準備的空調核心部件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去年暑運高峰,靠著提前儲備的關鍵器材,我們成功搶修了20多架‘體溫超標’的飛機。”航材計劃員介紹。今年,團隊未雨綢繆,依據武漢特殊的氣候特點,重點加配了一批散熱器、空氣循環機等“降溫良方”,以確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讓一名旅客在機艙里“蒸桑拿”。
“以雨為令”:未雨綢繆的防汛備戰
在防汛物資專區,粗壯的系留繩索被盤成了一個個敦實的“甜甜圈”。“這些可不是裝飾品,”安全負責人拿起一捆表示,“遇雷暴大風,它們就是拴牢龐大飛機的‘生命安全帶’,確保固定不動如山。”特種車輛區內更是“全員總動員”。特別是負責為客艙降溫的空調車,早已提前進入“戰高溫”狀態。技術人員正仔細檢查每一寸線束、每一個接口,“熱浪來襲,旅客機艙的‘清涼底線’就系在這些車輛身上,關鍵時刻絕不能‘掉鏈子’!”維護人員強調。
夜幕下的守護:點亮“看不見的防線”
夜深人靜,支援部的會議室依然燈火通明。大屏幕上滾動著密密麻麻的航材備件清單。航材計劃人員正聚精會神地核對最后一批關鍵器材到貨節點的準確信息。“我們這邊多核對一遍,明天就少一班旅客因缺件而延誤,”航材計劃員緊盯著屏幕,在確認無誤的條目后打上了一個代表“安全”的綠色對勾。
窗外星光閃爍,又一趟航班劃破夜空平穩降落。旅客們匆匆踏上歸途,或許未曾留意每次順暢起降背后,是上千件專業工具的精準配合、數萬枚不起眼零件嚴陣以待的支撐。這群默默守護飛機健康的“管家”們,正用成噸的耗材、成摞的檢查單、成夜不熄的燈光,在春夏交替的關鍵時期,精心織就一張無形卻無比堅韌的安全網。因為每一個細致入微的操作,每一顆及時送達的小小零件,都牽動著浩瀚蒼穹之上,那份期盼平安歸家的“萬家燈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