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偉)“我曾是一名服刑人員,現在是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長林監獄的警官曾多次告誡我,青春可以跌倒,但絕不能放棄。”6月6日,刑釋人員張某,當著前來回訪的沙洋長林監獄民警說道。
張某刑滿釋放后,在監獄民警和地方政府的幫扶下,憑借著自身的吃苦耐勞和經營頭腦,實現了人生“三十而立”的精彩轉變。
“賭”不住的欲望之災
張某原本有著幸福、富裕的家庭,因為深陷賭博惡習,在不良賭友的誘導下,他有樣學樣在網上開起了賭場。如此“紙醉金迷”的生活只持續了幾個月時間,他很快被公安機關查獲。
“我沒想到賭博的后果會這么嚴重”,張某說道。剛入獄時,張某對沙洋長林監獄的改造環境很不適應,從小養尊處優、備受父母寵愛的他,面對一道道冰冷的大鐵門、一項項嚴格的制度,倍感壓抑和迷茫,改造動力明顯缺失。
監獄民警很快注意到了張某的異常,經常與他談心,及時了解他的思想動態。“日常改造中,我們給他一遍一遍講正反兩方面的故事、案例,講法律條文和人生哲理,我們還積極引導他參與多種文化體育活動”,沙洋長林監獄教育改造科負責人龔正平說道。
在監獄民警的持續引導下,張某封閉的內心世界逐漸被打開了,他的心態恢復了陽光,人際關系變得和諧,規范意識、文化教育、勞動改造等多方面都開始了向好的改變,整個服刑期間,多次獲得獎勵,無一次違紀行為。
有溫度的堅強之盾
刑釋之后的最初兩年,張某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了個體經營創業,但因他與社會脫軌太久,創業并不順利,只有一些零星的收入。創業的不順,讓張某內心充滿不安。于是,沙洋長林監獄民警再次伸出援手,多次對他進行電話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并積極向地方政府爭取對他給予支持。
在監獄民警和地方政府的關心、鼓勵下,張某選擇在宜昌、荊州等消費能力旺盛、又離家較近的地區從事餐飲創業。從成立小作坊,到有了專門的門店,再到成為擁有員工多名、經營地區覆蓋宜昌、荊州、荊門等多地的餐飲企業,張某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6月6日是沙洋長林監獄民警和他電話確定的回訪時間,民警專程從沙洋縣過來回訪。這天的沙市城區陽光晴好,民警到的時候,正好遇到他們從開發區送貨回來。此時的他,因為經常要外出采購、送貨,皮膚曬黑了很多。
“服刑經歷很苦,創業做實體的過程也很苦,但它們改變了我,我第一次覺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現在有使不完的勁。”回訪期間,張某向來訪的監獄民警介紹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更令人欣喜的改變
張某變了,從當初拋家舍口,耗盡家財賭博,到如今回歸家庭,擔當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從違法犯罪,不知社會責任為何物,到守法守信經營,憑借吃苦耐勞和過硬品質贏得市場。
張某向好的改變,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不只是心態陽光了,更令人欣喜的是,他開始懂得并逐漸擔起了社會責任。
從張某提供的員工資料中,監獄民警得知,前不久,他又幫助安置了一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刑釋人員前往就業。
回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張某一再表示,非常感謝監獄民警對他的不拋棄、不放棄,并愿意用實際行動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從沙洋長林監獄走出去的“向好改變”有很多,張某從跌倒到重生只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刑釋人員把在沙洋長林監獄學到的正確法律道德觀念、過硬勞動技術和勞動素養帶出去,走上了自食其力的嶄新道路,有的是成為生產技術骨干,得到企業老板的認可,有的是在廣東、仙桃等地包組包線,經濟效益可觀,還有的是在家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開辦工廠,并主動擔當起吸納失業青年前往就業的社會責任。
就在今年3月的第二屆臨釋人員就業推介會上,沙洋長林監獄還專門邀請刑釋人員成功創業典型朱某進監分享自己的“向好改變”。和張某一樣,朱某也幫助安置了多名失業青年和刑釋人員前往就業。
如今,這樣的“新生改變”正越來越多,這和近年來沙洋長林監獄把法治教育、感恩教育、文化教育放在監獄教育改造工作體系的突出位置有著密切關系。對于張某、朱某而言,“從跌倒到重生”是悔過之舉,也是感恩之舉、幸福之舉。
沙洋長林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李志剛表示,下一步監獄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優的平臺、更大的擔當,積極融入統籌推進“五項工作”的大局,持續拓展監獄改造成果,更好發揮監獄在社會平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