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羅馬6月11日電 (記者鄭彬)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聯合國海洋大會上發布了《2025年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狀況評估》報告,號召國際社會根據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效規范漁業捕撈,并積極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以恢復海洋魚類資源。
報告指出,近年來,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圍內一些區域的海洋漁業資源得到逐步恢復,但更多地區仍面臨挑戰和壓力。目前,全球大約有64.5%海洋魚類種群處于可持續捕撈狀態,35.5%的種群則面臨過度捕撈。過度捕撈比例正在以每年約1%的速度上升。包括大西洋鯡魚、阿拉斯加狹鱈等在內的10種捕撈量最大的海洋魚類中,60%的種群處于生物可持續狀態中,但在深海物種中,僅有29%的種群在可持續水平內被捕撈。
從地域分布來看,由于長期投入以及建立健全的管理框架,東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區漁業實現可持續捕撈的比例分別達到92.7%和85%。南極地區則100%實現了生物種群的可持續捕撈。相比之下,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可持續捕撈比例僅為35%左右。此外,東南太平洋、中東大西洋等地區的可持續捕撈比例也均低于50%。
長期以來,漁業是全球很多地區的支柱性產業,關系到糧食安全、營養供給、就業和減貧等重要問題。然而,由于機構能力發展不均、治理體系不健全、研究數據缺失等問題,全球各地區在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平衡狀態。對此,報告呼吁各國應堅持對漁業的有效管理,建立基于科學的決策機制、監管體系以及合規要求,以確保海洋漁業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的實現。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本次評估為各國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依據。各國應進一步推廣成功經驗,采取更加科學的方式,彌補能力短板,確保海洋漁業真正造福人類與地球。同時各方應加速構建具有可持續、有韌性的水產食品體系,為日益增長的人口和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據悉,此份報告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迄今為止發布的最為詳實的全球海洋魚類種群資源評估報告。由來自全球200多個機構、90多個國家的650多位專家共同撰寫,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分析了全球所有海洋捕撈區的漁業資源發展狀況,并提供了清晰的全球海洋漁業發展圖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