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譚明猛 通訊員王夫之、姚華力、徐文波)“林師傅,這是您電表銷戶后退還的 28.6 元電費清單,您核對一下,有問題隨時聯系我!”6月12日,國網武漢市江夏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將預存電費退還款清單遞到江夏區紙坊街城市更新區域學府華庭小區居民林先生手中。這溫馨一幕,得益于該公司紀委精心織就的監督網絡,確保老舊社區拆遷用電服務規范運行。
今年以來,江夏區紙坊片區先后啟動城市更新拆遷改造,城關村多個小區,共計 4800 戶 41 個臺區,拆遷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 230%,創下近五年老舊社區集中改造規模之最。面對艱巨任務,江夏區供電公司積極響應,與拆遷片區建立工作微信群,以 “隨叫隨到” 的服務機制,全力保障拆遷戶斷電安全,配合政府部門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老舊社區拆遷改造作為政府部門的一項惠民工程,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拆遷用電服務工作中,為防止外來工作人員冒充供電員工乘機在拆遷過程中出現私自電費交易、多收或少收等違法行為,該公司紀委提升介入。通過走訪了解情況后,緊盯拆遷過程中電費交易關鍵環節,打出監督 “組合拳”。一方面,聯合社區居委會,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掌握外來可疑人員動向,同時在供電所營業大廳、拆遷區域顯著位置張貼公告,公示供電公司正規業務辦理流程、工作人員信息及監督舉報電話,提升群眾防范意識;另一方面,組織紀檢監督人員開展突擊檢查,深入拆遷戶家中,詢問電費交易情況,核對繳費憑證與系統記錄是否一致。此外,要求一線工作人員在上門服務時主動亮明身份、規范佩戴工作牌,并向拆遷戶發放用電服務聯系卡,確保群眾在遇到疑問時能第一時間聯系到國網供電人員,從源頭杜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守護好群眾的 “錢袋子”。
江夏區供電公司紀委通過建立“發現問題—協同監督—查處問責”的全鏈條監督模式,聯合公司營銷、計量等專業部門,建立起嚴密的用電數據監控體系。紀檢監督人員與專業人員每日通過電力營銷系統后臺對用電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密切關注每一戶的用電情況,同時結合臺區線損波動情況,對電量電費異常數據展開跟蹤核對。一旦發現電量數據異常、線損波動較大等情況,立即追溯核查,確保即時辦理,快速解決。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監督就跟進在哪里。針對拆遷戶反映的拆遷后電費結算、過戶等疑問,公司紀委將監督觸角全面延伸至拆遷用電服務全過程。圍繞拆遷戶電表遷址、過戶、銷號等關鍵環節開展專項監督檢查,要求工作人員逐戶核對電表信息和電量數據。對電費余額不足的用戶,嚴格依規上門會商催繳;對預存電費有結余的用戶,第一時間通知辦理退費,并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堅決杜絕出現呆死賬,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供電所不僅及時幫我們把拆遷房屋的電戶給銷號,新居還沒有搬遷已經把電表裝好了,家里亮堂堂的”,面對前來回訪的江夏區供電公司紀委工作人員,長塘葉村的拆遷戶張阿姨笑得合不攏嘴。隨著拆遷工作的全面鋪開,拆遷現場也成了公司紀委的臨時辦公室,聯合多部門建立需求臺賬,結合系統數據監控,對每位拆遷戶過渡時期的電費結算情況進行全流程跟蹤,確保工作無遺漏、服務無死角,讓群眾用上“明白電”“放心電”。
截至目前,江夏區供電公司已全面完成涉及拆遷的 4400 余戶用電業務辦理。后續,該公司紀委將持續監督拆遷戶復電服務中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助力拆遷戶圓 “安居夢”,為其用電需求提供堅實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