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何婧 通訊員 王越 費帆 亓鳳)“如果不是城管上門來指導,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弄。”6月12日清晨,小魏的早餐店里,廚房熱氣氤氳,豆漿冒著香氣,門口幾個鄰居打著招呼,像往常一樣,開始一天的早餐時光。

30歲的小魏在上海工作幾年后選擇回武漢創業,開這家早餐店,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下場”做餐飲。可剛起步,問題就來了——營業執照怎么辦理?選址符不符合規范?更讓他發愁的,是原本準備做油條、面窩等油炸早點,卻完全沒考慮過油煙排放的問題。
“我那時候連營業執照怎么報批都不知道,愁得很。”小魏說。正當他猶豫不決時,行政審批窗口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申請“批前服務”,由城管提前幫忙查看、指導。
接到申請后,武昌區城管執法局三中隊隊長殷駿帶隊多次上門服務,幫小魏提前“算細賬”。“油炸食品雖受歡迎,但一旦出現油煙擾民,后續不僅需要整改,甚至還可能涉及處罰。”殷駿建議,“與其事后整改,不如前期規避。”
最終,小魏聽取建議,將經營范圍調整為包子、腸粉等蒸煮類食品,從源頭上避免了油煙風險。
結果證明,這是個雙贏的決定。“從開業到現在,一件投訴都沒。”小魏說。
在武漢市城管執法委指導下,武昌區城管執法局聚焦群眾關心的油煙噪聲等“關鍵小事”,堅持“共情是基礎、執法是本職”,探索共情執法新路徑,讓治理更有溫度,讓服務跑在矛盾前面。
小魏的故事不是個例。為了讓“共情執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武昌區早在前期制定了《武昌區城市管理共情執法工作指引(試行)》,明確共情執法的適用范圍、工作流程、方式邊界。

今年,武昌區專門成立了兩個共情執法工作室,通過制度加平臺,進一步提升執法的操作性和服務效能。
比如像小魏這樣申請營業執照的個體,執法人員通過與區行政審批局共建的“審管聯動”平臺接到“批前服務”任務后,3個工作日內完成踏勘,現場反饋意見,實現“提前服務、事前指導”,防患于未然。
“過去是出了問題再去處理,現在是提前發現,幫著把‘坑’都填了。”一位執法人員這樣形容。

“執法不光是‘罰’,服務走在前,群眾也會理解我們的工作。”殷駿說。曾有一家棋牌室存在燃氣安全隱患,執法隊員聯系燃氣公司上門十多次協助整改,商戶被執法人員的認真與耐心打動,主動申請繳納罰款。
數據顯示,“批前服務”工作模式實施以來,武昌區商業噪聲類投訴比2023年下降14%,比2024年下降12%;油煙污染類投訴比2023年下降23%,比2024年下降34%。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