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第四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山東青島舉辦,來自8個國家的12個優秀項目從200余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近年來,尤其是中國擔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的近一年來,上合組織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通過大賽平臺,我們不僅獲得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對接了中國的產業鏈資源,這將加速我們的產品商業化進程。”
“我們來自俄羅斯,參賽項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利用非結構化企業數據,以問答等方式實現了智能決策的輔助服務。”
“我們是中國的團隊,研發的‘母乳源益生菌多組學精準篩選與靶向遞送臨床轉化研究項目’,致力于解決傳統益生菌應用中菌株功能模糊、遞送效率低下、療效穩定性欠佳等痛點。”
“我們是蒙古國的團隊,研發的‘OSTEOROZ納米級鈣鹽’技術,以精準調控血液鈣平衡為目標,為骨質疏松防治領域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
這些項目同臺競技,舞臺是近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第四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四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交流活動由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指導,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主辦,共吸引了來自中、蒙、俄等9個國家的200余個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參賽。
一位獲獎青年表示:“通過大賽平臺,我們不僅獲得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對接了中國的產業鏈資源,這將加速我們的產品商業化進程。”
“這次大賽的顯著特點是,以青年為主導,項目兼具技術前沿性與市場轉化潛力。”西北大學中亞研究院院長盧山冰教授指出。
這不僅是一場上合組織成員科技實力的展示,也是一次國際創新協作的推進。本次大賽項目覆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化學化工、新材料等前沿國際領域,其中國際合作項目占比超過35%。而且,大賽頒獎典禮現場簽署了6項跨國合作協議,國內外企業、高校、院所牽手形成“共同體”,協同促進技術突破、成果轉化。
第四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暨“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交流活動開幕式上,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成立馬來西亞、蒙古國2個海外協同中心以及陜西西安、延安2個國內城市協同中心。此次擴容后,上合組織全球創新協作網絡成員增至10個,覆蓋上合組織國家的主要創新區域。據悉,該協作網絡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孵化百余家創新企業,推動20余個跨國項目落地,累計完成技術交易額超200億元人民幣。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顧問拜塔索夫·伊斯坎達表示,將以此次大賽為紐帶,協調各方資源,為各成員國科研人員、企業和創新主體搭建交流合作的橋梁。
“上合組織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多邊和雙邊科技合作蓬勃發展。這些合作呈現出機制化、平臺化、多樣化、持續化的特點。”
2024年10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山東)落戶青島,聚力打造面向上合組織,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生態環保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旗艦,智力于攜手推進綠色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運行近5年里,已經開展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專項培訓等120余期,為上合組織國家和相關發展中國家培訓農業官員、技術人員2400多名,組織300多名官員參加減貧專項培訓,4.2萬人次參加在線學習。
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通過項目共建,將人工智能成果廣泛嵌入社會發展實踐。具有代表性的有塔吉克斯坦智慧礦區、烏茲別克斯坦光伏運維機器人,俄羅斯農業智能導航系統,巴基斯坦城市智能安防平臺等。
2025年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上,發布《2025年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倡議》,共同推動藥用動植物資源多樣化保護及可持續開發利用,深化國際傳統醫藥合作,促進國際傳統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
已經運行兩年的“中國—上合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搭建了區域數字經濟合作新平臺,各方在物流運輸、跨境電商以及大模型領域培育了一批數字合作創新項目。
……
“上合組織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合作,多邊和雙邊科技合作蓬勃發展。這些合作呈現機制化、平臺化、多樣化、持續化等特點。”盧山冰指出,“首先,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度融合,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其次,積極發揮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功能,引領技術及創新創業合作。開展系列技術與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具有代表性的有:跨國技術轉移平臺、生態環保創新平臺和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其三,積極發揮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功能,以農業技術合作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其四,開展人工智能技術場景化應用合作,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智能技術發展。其五,多領域參與、多措并舉,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持續創新合作。”
盧山冰今年正忙于一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塔環境技術轉移體系構建與示范”項目。“這是我們聯合南開大學、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和塔吉克斯坦科學院水問題、水能和生態研究所專家,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他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國際合作研究,為深化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國際合作與科技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贊賞中方“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相互協作作出了重要的建設性貢獻”。
上合組織科技創新合作緣何能夠蓬勃發展?
盧山冰分析指出,這首先得益于上合組織成員國對“上海精神”的秉承與弘揚;其次,得益于中國發揮的核心推動作用;其三,得益于上合組織成員國利益的高度協同,形成了“安全—經濟—人文”三級合作框架、《上合組織憲章》等法律文件以及元首峰會等多層機制構成的制度保障以及“差序性制度構架”設計,即根據不同領域需求靈活調整合作深度。“上合組織成員國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國家或者經濟轉型發展國家,實現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所有成員國的首要任務。上合組織的機制化建設,特別是上合組織峰會等機制常態化,使得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開展國際合作,摩擦成本最小、溝通成本最低、邊際效應最大。”
上合組織推動創新合作,中國發揮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伊薩耶夫指出,在上合組織成立及發展過程中,中國始終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從最開始就為組織的合作方向提供了理論引導”。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贊賞中方“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相互協作作出了重要的建設性貢獻”。
中國行動為上合組織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盧山冰這樣梳理中國的作用:“一是突出的平臺建設,引領上合組織國際合作與創新發展,以基地/示范區為紐帶,推動上合組織務實合作朝著縱深方向發展。二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發展方向、內容和實踐高度一致和重疊。成員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文件,以國家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等,都推動了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與創新發展。三是中國—中亞峰會機制化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具有示范作用。”
“接下來,上合組織將圍繞拓展‘上合組織+’模式,深化多領域合作,突出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合作,深化創新人才培養。”盧山冰說,“如果講創新路徑的話,上合組織成員國中科研基礎雄厚的國家要在‘原始創新’上突破發展,成員國之間相互協同形成較多的‘集成創新’合作,基礎薄弱的國家在‘引進吸收二次創新’合作上有更大作為。”
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組織科技創新合作正帶著澎湃的動力,闊步向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