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何婧 通訊員 趙夢潔 陳卓)隨著城市建設加速推進,武漢市建筑垃圾產生量持續攀升,棄土消納運距遠、成本高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江夏區積極作為,通過科學建設大型消納場與強化運輸監管雙管齊下,顯著提升了建筑垃圾處理能力,為城市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夯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渣土消納完成后,江夏區將采用覆綠手段修復和改善破損山體生態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自然景觀質量,并結合全市土方消納需求,實現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科學選址,讓建筑垃圾“有去處”
根據《武漢市建筑廢棄物分類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規劃(2024-2035年)》部署,江夏區精準對接烏龍泉街大洪山破損山體修復治理需求,科學選址并啟動了江夏區大洪山破損山體修復治理工程(工程渣土)消納場項目。
該消納場設計總規模達310萬立方米,建成后將極大提升區域內建筑垃圾,尤其是工程渣土的消納能力。
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江夏區政府高效統籌調度,明確由區城管局牽頭、區物控集團承建,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原則,迅速完成備案審批、場地平整等關鍵環節,項目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運營,有效緩解全市棄土消納壓力。
嚴管運輸,堵住建筑垃圾“亂跑口”
末端“有地消納”,源頭也要“嚴防死守”。
在強化末端能力的同時,江夏區加大建筑垃圾運輸環節監管。今年以來,區城管局會同江夏經濟開發區綜合執法中心及各街道執法部門,建立起“日常巡查 + 重點盯防”常態化監管機制,實現全過程聯動、無縫銜接。
科技賦能,提升執法“硬實力”

為提高監管效能,江夏區持續強化執法力量建設,依托建筑垃圾聯合監管平臺,全面落實電子三聯單制度,推進建筑垃圾全過程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同時,加強出土工地巡檢,以數據賦能執法,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此外,江夏區通過增派巡查力量、延長巡查時間、擴大巡查范圍等方式,對違規運輸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900余人次,執法車輛2210余臺次,依法查處違規運輸行為62起,處罰金額累計達36.6萬元。一系列硬核舉措,有效遏制了違規運輸亂象,全面規范了建筑垃圾運輸市場秩序。
系統發力,助力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雙贏”
江夏區通過系統性、全鏈條的管理舉措,不僅破解了城市發展中的“建筑垃圾圍城”困局,更為區域生態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江夏區將持續深化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積極探索資源化利用路徑,實現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為建設綠色、美麗、宜居的新江夏夯實根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