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意思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人的身份地位等差異,都應該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斗轉星移,在19世紀的丹麥,一位思想家以相似的理念畢生倡導平民教育、終身教育,打破了貴族階層對教育的壟斷,奠定了丹麥全民教育的基石。他就是丹麥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思想家、人稱“丹麥孔子”的格倫特維。
1783年,格倫特維生于丹麥南部小鎮烏德比,成年后前往首都哥本哈根學習工作。如今探訪哥本哈根,可以找到為了紀念他而建立的格倫特維教堂,以及在圖書館、教堂等地設立的格倫特維雕像。
穿過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向東走近百米,就看到一片紅褐色墻磚砌成的歷史建筑群——瓦爾托夫中心。自18世紀建成以來,這里是瓦爾托夫教堂和福利院所在地。1839年瓦爾托夫教堂招收格倫特維為牧師,他便在這里工作了33年,瓦爾托夫成為他教育理念形成、傳播的主要場所。在瓦爾托夫樓群中央的露天廣場上,一人多高的格倫特維雕像最引人注目——他身著長袍,眼光深邃而堅定地望向前方。順著他的目光望向不遠處,可見一口裝飾井,石砌的井口沉淀著歷史的厚重。帶我們參觀的格倫特維論壇媒體總監佩德森介紹,這座雕像的作者、丹麥雕塑家尼爾斯·斯科夫加德將其命名為“格倫特維與生命之泉”,而那口井則被稱為“瓦爾托夫之泉”。在格倫特維看來,人的智慧是人類幸福與社會進步的源泉,“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灌輸知識,而在于喚醒人的心靈,讓‘醒來的人’自己去思考。”
這種理念在19世紀初的丹麥具有啟蒙意義。彼時,丹麥正處于國家危機與社會變革交匯期,戰爭導致國力衰弱,精英階層壟斷教育,國民素質普遍低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素有抱負的格倫特維認為,只有讓民眾普遍接受教育,才能國富民強。他相信“民眾啟蒙是面向所有人的”“一個人要先有飽滿的精神生活,才有可能進一步追求知識”,提出對教育進行根本性改革,不設門檻地為農民、工人、普通市民建立成人高校,只為啟發民智,喚醒心靈。
這位丹麥民間教育的創始人于1844年在羅丁創辦了丹麥第一所成人高校,將其開放性辦學思想付諸實踐。他確立了學校的三個任務:點亮人生、培養公民、學會學習。不同背景的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課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歷史、人文及生存技能等知識。在這所沒有考試的學校里,每名學生都可以增進文化素養、追求幸福生活,并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丹麥農民在成人高校啟蒙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在加工和流通領域開展合作社運動,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這種合作社模式推動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是丹麥現代農業成功發展的基石。
在格倫特維及其追隨者的倡導和推動下,“有教無類”的成人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在丹麥發展壯大,為丹麥民眾文化素質的提高乃至社會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他的思想后來還啟發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倡的“終身學習”“全民教育”。如今,丹麥擁有的約70所成人高校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丹麥教育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識字率高達99%,高等教育入學率達85%。丹麥教育體系在資源投入、教學質量、社會實用性、國際化程度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中,依然可以找到格倫特維教育思想的影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30日 16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