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劉艷)7月9日清晨,走進十里鋪鎮王場村的甜玉米種植基地,連片的玉米稈挺拔茁壯,沉甸甸的玉米棒顆粒飽滿。村干部們穿梭田間忙著采收,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臉上。這片24畝河灘地的成功“蛻變”,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集體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

甜玉米種植基地。通訊員 供圖。
此前,王場村“兩委”集中流轉村民的閑置河灘地用于發展集體經濟。雖然首次嘗試種植中藥材白芷未能成功,但村“兩委”迅速復盤,果斷調整策略,于今年3月底改種“太陽花9號”甜玉米,為盤活土地資源按下“加速鍵”。
在村集體的精心組織和全程自主管護下,24畝甜玉米長勢喜人,從出苗到采收僅95天便迎來豐收,高效產出近6.5萬斤玉米,畝產達2800斤。“這玉米生吃清甜如水果,一口下去滿口留香,煮熟后更是甜香濃郁,煲湯、榨汁樣樣皆宜!”王場村黨支部書記全衛華自豪地介紹道。

甜玉米種植基地。通訊員 供圖。
此次甜玉米豐收上市,預計為村集體增收4萬元。玉米秸稈還能“變廢為寶”,回收制作青貯飼料,額外增收6000元。金燦燦的玉米棒化身致富的“金棒棒”,加上秸稈的“綠色收益”,這片曾經的荒灘預計為村集體創造綜合收益約4.6萬元。
“以前這河灘地荒著也是浪費,現在村集體種玉米,我們還能拿土地流轉費!”村民王大姐的笑臉,印證了這份喜悅正從田間地頭傳遞到村民心頭。村集體增收有了新門路,村民的“錢袋子”也跟著鼓了起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