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愛琴海邊的土耳其小鎮庫薩達斯曾是以弗所古城的附屬港口。那天,我們先去了以弗所古城。黃昏時分來到庫薩達斯,七彎八拐到達夜宿處。
庭院門口,一條大黃狗橫臥,門楣上方垂掛的三角梅花團錦簇,院中間一棵桑樹粗壯,綠葉密集如冠,枝條上綴滿白色桑葚。看到如此情景,在烈日下奔波幾個小時的疲憊瞬間拋于院外。我為這院落取名:百年桑樹客棧。
歇腳時,我們說起在以弗所的見聞。3000年滄海桑田,如今古城的骨骼依然堅挺:整座城市由巨大的花崗巖與灰白光亮的大理石砌筑,雖然只余殘垣斷壁,但精華尚存——具有古羅馬建筑特點的圓柱拱門、栩栩如生的女神雕塑、壯麗的圖書館、古老的哈德良神廟、宏大的梯式環形劇場……徜徉此地,如同走在一部久遠的歷史片中。
休息片刻,我們聽到去海邊只要十幾分鐘,立刻興奮地沖了過去。
愛琴海觸手可及。海水清澈見底,淺藍、中藍、深藍,一路漸變地蔓延向天邊。徘徊海邊,任浪花飛濺,望天邊夕陽漸漸躲入地平線,小鎮枕著輕漾的海水緩緩入眠。
第二天早晨,我們前往以弗所附近的阿爾忒彌斯神廟。這里曾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如今只剩孤零零一根柱子。東方白鸛一家在柱頂筑巢,優雅的母鸛高腳直立,護衛著一窩嘰嘰喳喳索食的幼崽,透露出鮮活的生命氣息。
那天下午,我們在客棧的桑樹下喝茶聊天,邀請客棧老板雷·吉甫加入,其樂融融。第一天入住時,我便被那棵粗壯的桑樹吸引,摘下一顆白桑葚放進嘴里,比紫桑葚更甜。我問雷·吉甫,你知道桑樹源于哪里嗎?他立刻答道:中國。據記載,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的國家,也是桑樹的原產地。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開始養蠶織絲。土耳其的桑樹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土耳其人仍然種桑、養蠶、織錦,絲綢業還很發達。
這座小院有上百年歷史,奧斯曼帝國時期曾是個小醫院,后來被當作警察局和私人住宅。幾十年前,雷·吉甫的父親租用時,這里院落荒蕪,雜草叢生,連屋頂都垮了,但這棵桑樹仍活著,還有好幾只烏龜。他的父親仔細重建,硬是將小院盤活做成客棧。31歲時,雷·吉甫子承父業,接管了這里。算起來,客棧經營已近70年。雷·吉甫讀過大學,會英語,通過四通八達的網絡將百年桑樹客棧推向世界。
百年桑樹客棧是在匆忙旅程中能讓人慢下來、停下來的所在。當年租房時就有的幾只烏龜,經過數十年自然生長,如今已有50余只,偏居院墻一側。光陰流轉,這棵巨大的桑樹和悠閑的烏龜如同安靜的旁觀者,目睹白駒過隙,游客往來。它們始終茁壯頑強地生長著,留下一片余蔭與生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17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