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9時,秭歸縣泄灘鄉陡峭的橙園上方,4架無人機如同輕盈的飛鳥,穿梭于山壑之間,將滿載秭歸夏橙的果筐穩穩吊運下山。
此刻,70公里外的秭歸鴻來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培訓基地內,技術員輕點鼠標,屏幕上泄灘鄉的無人機作業標識瞬間由紅轉藍,飛手鄧雙的吊運軌跡、作業面積實時呈現——這幅“云端”操控、地空協同的智慧圖景,正是秭歸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通訊員彭強 攝
曾經,坡陡壑深、勞動力短缺像兩座大山,橫亙在秭歸農業發展之路上。肩挑背扛的傳統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充滿風險。如今,無人機化身智慧“搬運工”:田間一人掛筐,起降點一人卸筐,飛手一人操控——簡潔高效的“一機三人”模式,徹底解放了橙農們的肩膀與脊梁。

通訊員彭強 攝
“從噴灑艱難起步,到實現50公斤載重突破,當我們的機器吊起百斤果子,老鄉們終于點頭了!”鴻來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輝德感慨道。公司發展史就是一段“破壁”史:
2019年購入載重僅20公斤的小型無人機探索植保2023年T50機型,成功打通臍橙空中運輸通道,目前,700余臺無人機組成的“天網”已將服務拓展至播種、施肥、巡田、吹雪、應急救援等多元場景。
技術唯有扎根鄉土、精準適配,方能迸發強大生命力。為解決山區消防難題,鴻來對噴藥系統進行專利改造:4根噴管集束化,實現快速精準投水滅火,將科技力量巧妙融入山地需求。
通過“管理+制度+技術”三重保障體系,100多支鴻來服務隊已覆蓋全縣12個鄉鎮167個村,年社會化服務飛防面積達100萬畝次,吊運量高達80萬噸,服務版圖已延伸至蔬菜、茶葉等多元產業。

4月28日,秭歸縣彭家坡村臍橙園上空,無人機編隊來往穿梭,精準吊運輪晚臍橙。通訊員彭強 攝
這派火熱的創新實踐,離不開秭歸縣精心培育的政策沃土。近年來,秭歸打出強有力政策“組合拳”:
疊加落實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與地方特色產業獎補,2021年以來兌付補貼超815萬元,惠及無人機310余臺,對飛防、吊運作業分別提供每畝8元、25元的專項補貼,投入70萬元建設起降平臺9處、充電樁12處,并計劃在全縣鄉鎮新建平臺超千個,部署移動儲能充電車200余臺。

秭歸縣郭家壩鎮一飛手吊運臍橙并用無人機充電樁為電池充電。通訊員 周仕偉 攝
縣人社局創新將農業無人機飛手納入農村社會化服務職稱評審體系,已有9人獲評初級職稱;累計為60名個人、38家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約1.33億元……

7月9日 培訓人員為學員授課 周仕偉 攝
農用無人機的廣泛應用,不僅帶動本地千余人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約6萬元,更成為吸引青年返鄉的“強磁場”。00后青年鄭堃組建專業采果團隊,年收入逾百萬元;技能大賽冠軍譚龍飛帶領團隊深耕臍橙全鏈條管護服務,成為行業新銳力量。


7月9日,秭歸縣無人機培訓機構通過理論學習、現場指導、實踐操作等方式,加緊對學員進行農用無人機操作技能培訓,助力農田管理,增產增收。通訊員彭強 攝
目前,秭歸持證“飛手”將近2000人。秭歸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鴻來公司打造“秭歸飛手”勞務品牌,推動該品牌向專業化、標準化、規?;较虬l展。
預計未來三年,“秭歸飛手”專業服務團隊將覆蓋鄂西及周邊省份主要農業產區,年服務面積超過百萬畝,帶動更多農民掌握“空中技能”,在家門口實現高質量就業增收。

7月9日 秭歸縣無人機培訓學員與培訓人員合影 周仕偉 攝
從“無人飛”到“有人才”,從“運橙子”到“建生態”,秭歸正依托這方小小的無人機,在連綿群山中勾勒出山區農業現代化的嶄新藍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