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設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風等不利因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掣肘難題,更好助力區域發展、增加百姓福祉。為應對區域內發展中經濟體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以金融措施為引導,不斷加快機制創新,推動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走過了不平凡的10年。
10年來,亞投行始終保持著開放包容的姿態,堅持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亞投行在不斷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同時,也得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外各國的積極響應、出資參與,展現出強大吸引力。10年間,隨著亞投行機制紅利不斷釋放,成員數量增長近一倍。截至目前,亞投行成員數量已從57個創始成員增至110個,遍布全球六大洲,覆蓋世界超4/5的人口和65%的GDP。同時,在有效的組織管理框架和項目管理模式下,并未出現因參與方眾多而產生的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問題,反而以其開放包容的特點,成為全球矚目的多邊金融機制安排。
10年來,亞投行憑借清晰的目標引導、高效的資金管理,成為現有全球多邊開發機構和多邊合作平臺中的“優等生”。一方面,亞投行在支持項目方向上將跨境互聯互通作為重點,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各成員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另一方面,相關項目的推進也強化了亞投行在互聯互通與區域合作中的全球影響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得以在亞投行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資金使用原則和市場資金需求間的一致性更加顯著。關注發展中經濟體的利益訴求,將發展放到更重要位置,促進減少貧困、經濟社會轉型、區域一體化……這些都提升了各方獲得感和積極性。
立足新起點,亞投行理事會日前選舉出新行長,有望帶領亞投行擦亮“金字招牌”,繼續探索開放包容的發展新路徑。
從資金規模來看,亞投行在中期發展目標中進一步提高了年度貸款規模,2030年將達到170億美元。持續擴大的貸款規模不僅使亞投行可以為更多目標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更將吸引更多成員帶來資金貢獻、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按照過去10年的融資總額對各類資本1∶6.3的帶動率計算,2030年有望撬動超1000億美元的社會資本。
從資金使用方向來看,“綠色”“發展”是亞投行支持項目的關鍵詞,氣候融資占批準融資總額的比重超50%。面對發達經濟體氣候變化資金承諾“兌現難”的現實,與其期待發達經濟體“幡然醒悟”主動出資,不如盡早協調有共同意愿的經濟體采取實際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融資作為相對新穎的融資方式,在運行模式、收益與風險把控、與傳統融資協同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探索。亞投行的一系列氣候融資實踐,不僅有助于優化資金管理機制,還將為各方氣候融資創新提供重要借鑒。
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加快重構,個別國家以鄰為壑、否認氣候變化存在。在此背景下,亞投行堅持多邊主義,勇于兌現承諾,為愿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體形成共識、采取行動提供重要平臺,就顯得彌足珍貴。未來,亞投行將繼續推動全球能源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各方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