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謝莉
2024年寒冬,“光谷某商業街”398戶商鋪業主本該在12月10日收到的首期保底租金杳無音信。業主們眉頭緊鎖:“當初承諾前五年免租,現在連第一筆租金都拿不到,月供可怎么辦?”
短短數日,未收到租金的業主們提交的百余份訴狀如雪片般遞交到東湖高新區法院。業主們核心訴求一致:解除合同、收回商鋪、追討租金。
租期橫跨15年、涉及近400名業主與60余家商戶、租金金額超3000萬的一起群體性糾紛,一觸即發。
糾紛焦點:一場牽動多方的利益糾葛

圖:調解專班組織某商業運營公司與業主們調解
“光谷某商業街”項目由某置業有限公司開發,近400名購買該項目商鋪的業主統一與某置業有限公司的關聯公司“某商業運營公司”簽訂《商鋪租賃協議書》,約定委托某商業運營公司經營15年,前五年免租,第6年起某商業運營公司向業主支付保底租金(購房款的7%),第11-15年為12%,超額收益還可分成。
商圈經營日漸紅火,商戶租金也正常支付,然而,該商業運營公司卻聲稱收不抵支。首期租金支付日,業主們不僅未收到款項,運營公司更單方面拋出將7%租金驟降至2.8%的方案,且拒絕協商。業主群情激憤,指責運營公司背棄承諾。
運營公司也是滿腹苦水,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疫情三年減免商戶租金超2000萬元,當前為維系商圈,租金已低至50元/平方米/月,2024年收入僅1740萬元,遠低于合同約定的3100萬元保底租金。若按約支付,公司瀕臨破產;若業主集體收鋪,五年培育的商圈將毀于一旦。商業街的商戶們也是人心惶惶,繼續交租經營還是退場及時止損?各方深陷僵局,亟待一場破局。
協同發力:綜治中心牽頭,法院聯動破解難題
數百起案件若全部涌入訴訟程序,無論判決結果如何,都會引發連鎖反應:要么成熟商圈運營秩序崩塌,引發商戶批量訴訟;要么激化業主不滿,催生群體信訪風險。
“必須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園區!”區黨工委政法委果斷行動,吹響多元解紛號角。經東湖高新區綜治中心協調,法院、園區辦、規劃局、信訪辦建立聯合調解專班,邀請調解組織入駐街區,設立在街區的調解室化身攻堅戰場。

圖:調解專班組織某商業運營公司與商戶召開協調會
專班采取“面對面溝通+實地走訪”策略,精準梳理398戶業主訴求層次,聚焦兩大核心:租金降幅的合理性與互信重建。調解員分頭傾聽:業主的憤怒源于承諾落空,運營公司的焦慮基于經營數據。
組織多輪磋商后,調解專班引導雙方跳出零和博弈,并參考此前類案經驗達成和解意向,引導各方理性看待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聯合專班的專業、耐心與務實逐漸消融堅冰,更多業主開始理性權衡:是冒著商圈凋敝的風險收回商鋪?還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調整租金保障長遠收益?
換位思考促成和解意愿升溫。截至目前,已有289戶業主與運營公司握手言和,53家商戶糾紛同步化解,首批和解協議履行完畢。
治理啟示:“法院+綜治”共筑和諧基石

圖:調解專班組織簽訂調解協議
曾經擠滿法院立案大廳的人群,如今在調解室有序協商。一度瀕臨“爆雷”的商業街,重燃平穩運行的裊裊煙火。當調解員送走又一批達成協議的業主、商戶與企業代表,窗外華燈初上,商業街的霓虹招牌溫暖亮起。
這光芒,不僅照亮了街巷,更映照出多元解紛機制在基層治理中扎下的深根——它不僅平息于庭前,更維系著千百商戶生計所系的繁榮生態,守護著城市角落里那份珍貴的市井溫度和萬家燈火。
此次批量糾紛的高效化解,是東湖高新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多元解紛機制的生動寫照。在區綜治中心的高效統籌下,法院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網絡,與各入駐部門協同聯動,成功避免了訴訟對抗可能引發的次生風險,守住了商圈運營的“基本盤”,實現了“業主權益有保障、企業經營能延續、商圈生態可持續”的多方共贏。
未來,東湖高新區將持續深化“法院+綜治”這一聯動模式,以司法溫度與治理智慧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多元解紛機制成為深植基層治理、守護萬家燈火的堅實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