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周光潔 實習生 熊子恒 通訊員 冉琴 李林海)“我只能這樣來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這一切。” 近日,李某將一面印有“高效調解化糾紛,巧調和諧暖人心”的錦旗送到利川市都亭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時說。

今年6月,利川市都亭街道大塘社區李某房屋被張某駕車撞損,因賠償問題事情一直都未得到有效解決。
“這次政府指派了都亭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來調解我們這個事情,本來是不抱希望的,因為之前我們也是沒有協商好,換幾個人協商也不一定能搞好。”看著眼前的三位調解員,李某并未抱有任何希望,但事情結果卻出乎李某意料。經過調解員連續多日耐心疏導,將情理法交融,最終促成三方達成滿意協議,這才有了開頭一幕。
今年3月,都亭街道調委會迎來新力量 ——向珍、鐘登雙、王弘琴3名熟悉法律基本知識、善做群眾工作的退休干部 “再上崗”。他們帶來了數十年沉淀的 “調解真經”:從細微處入手、向深處調查、以耐心化解,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矛盾化解法。
“退休干部既懂法律政策,又知民情冷暖,具有雙重優勢。在維護轄區和諧穩定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李相臣表示。

家住大塘社區的鐘婆婆,與前女婿廖某某(系柏楊鎮雷家坪村四組村民)因房屋拆遷補償款分配問題產生了糾紛。廖某某提出要分得房屋補償款40萬元,并要求鐘婆婆支付房屋裝修材料款3.6萬元。由于該矛盾糾紛涉及跨區域且情況復雜,調解難度相當大。調解員們三次前往雷家坪村實地走訪廖某某,詳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仔細摸清拆遷款的各項明細。
“這次的調解不僅有法,而且有情,所以我們從這方面入手,先后五次組織當事人面對面的進行調解。”調解員向珍說到。
經過三位調解員的努力,最終廖某某做出了讓步,只要求鐘婆婆支付房屋裝修材料款3.6萬元,不再堅持索要房屋拆遷補償款40萬元。當事雙方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鐘婆婆也隨即支付了3.6萬元的房屋裝修材料款。
“法律條文是尺,人情事理是線,調解就是穿針引線的細活?!毕蛘?、鐘登雙、王弘琴三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有著清楚的認識和十足的信心。憑借這般 “繡花功夫”,這支 “銀發調解隊” 三個月來受理糾紛 16件,成功化解 15 件,切實為群眾解決了實際難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