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6日訊 人形機器人產業既是科技革命的“風向標”,也是產業升級的“加速器”。今年2月湖北“新春第一會”上,10臺本地生產的人形機器人首秀;時隔5個月,湖北不同廠家自主研制的20臺整機人形機器人在第三屆鏈博會上亮相。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于健龍稱贊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亮眼“IP”。來自上海、江浙等地的參展商贊嘆:這顆“高端智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正在荊楚大地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7月16日,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對接會在鏈博會上舉行,記者獲悉,今年以來,武漢市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上下游出臺多份政策文件,鼓勵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單個項目最高支持4000萬元。

武漢光谷企業智能智造的人形機器人亮相第三屆鏈博會。夏俊俊 攝
院士教授領銜良性競爭
武漢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劉勝說,高校是技術創新的源頭活水。武漢大學正與華中科技大學等湖北高校協同,圍繞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算法等關鍵領域開展聯合攻關,為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智力支持與技術成果供給。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興煒介紹,人形機器人產業在湖北武漢快速崛起,一是早期抓住了機遇,把握時間窗口,湖北高度重視,通過政策與資金支持推動項目,形成強大推進力度;二是創新采用“賽馬”機制,組建丁漢、陳學東、劉勝等三大院士團隊,衍生出了多條技術路線。這種良性競爭不僅讓湖北同時擁有主流的轉動驅動與人形機器人直線驅動方案,還促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布局,讓湖北的人形機器人技術體系在全國保持較全優勢。
“荊楚系列機器人下肢采用行星滾柱絲杠驅動,實際負載能力比采用傳統轉動驅動的機器人要高得多。目前我們也與東風汽車、逸飛激光等公司進行工業生產方向的合作,比如汽車的質量檢測、螺絲的裝配等。”趙興煒指著展臺上的荊楚1號機器人向記者介紹,“我們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達到100%鄂產。”
武漢的?創新資源?優勢顯著,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大法寶。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科全國領先,武漢大學聯合小米成立機器人學院并設立碩士專業方向,20多所在漢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
全鏈條布局初具規模
據介紹,武漢?人形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全鏈條布局初具規模?。作為中部地區首個GDP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正依托豐富的科教資源與產業積淀,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目前,全市已集聚50余家人形機器人重點企業,覆蓋整機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系統全鏈條。
在?整機領域?,華中科技大學陳學東、丁漢院士團隊與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領銜的技術成果已實現產業化,格藍若、荊楚機器人等7家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文旅、消防等10余個場景。?關鍵零部件環節?,黑芝麻智能(芯片)、灝存科技(傳感器)、萬至達(電機)等企業形成協同效應,涵蓋芯片、關節、靈巧手等核心技術。

鏈博會上,來自武漢的人形機器人與嘉賓互動流暢。夏俊俊 攝
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2025年建成,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場景最豐富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之一,“創新中心面積近7000平方米、涵蓋23個應用場景,將通過‘平臺牽引、園區集聚、金融支撐、人才助力、場景落地’五維路徑,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董事長李正祥表示,中心將為企業提供訓練測試、數據采集、模型框架等共性技術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加速產業集群發展。
多管齊下賦能機器人產業
武漢正通過政策加碼、場景驅動、金融賦能加力扶持人形機器人產業。
目前,武漢出臺了《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支持企業牽頭建設運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展訓練測試、數據采集、模型框架等共性技術服務,給予創新中心每年最高1000萬元運營資金;
支持整機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用單位,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市級層面連續三年每年給予2000萬元支持;
支持在漢企事業單位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備案和落地應用,每年遴選性能先進的垂直行業模型,對牽頭研發單位按照研發成本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并對其使用算力費用給予每年50%、最長三年、累計最高500萬元補貼;

湖北智造的人形機器人有著靈巧手。夏俊俊 攝
圍繞具身智能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垂直整合、高能量密度專用電池等重大需求,以及高爆發力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根據項目實施難度,單個項目最高支持4000萬元。
?武漢還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危特作業、工業制造(如汽車、3C產線)、民生服務(康養、醫療)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通過政府采購引導技術落地。
?此外,由武漢市區兩級政府平臺公司參與的100億元湖北省人形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母基金已成功設立,將重點投向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核心領域,并由武漢基金、江城基金各引導設立一支規模為10億元的武漢市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
開放合作邀約全球伙伴
湖北省貿促會主任胡中海說,湖北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理想沃土,世界500強在鄂投資達325家。湖北正錨定“一年起步、三年見效、五年成勢”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路線圖,期待與各界攜手共筑技術策源高地、智造應用高地、產業生態高地、開放合作高地。
武漢正開放合作,邀約全球伙伴?共謀未來。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在漢布局整機研發、零部件生產及場景應用提供全方位支持。
武漢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武漢正加快打造全國人形機器人專用傳感示范地、場景應用優選地、智能制造集聚地。力爭到2027年,全市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體系基本建成,批量生產整機產品10款以上,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高功率密度關節、輕質靈巧手等方面突破關鍵技術10項以上,核心部組件供應鏈實現自主可控,打造示范應用場景30個以上,整機及部組件企業達到8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成為全市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與會企業代表表示,武漢的科教優勢與政策力度為產業創新提供了“肥沃土壤”,未來將深化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程。隨著政策、資本、技術、場景的多輪驅動,武漢有望成為全國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策源地與應用示范標桿。
(駐京記者柯麗芬 特派記者吳婕 通訊員李勝唐 李雯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