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白云 實習生 潘妍 通訊員 黃娟 彭景翊 劉海)三伏天的武漢,空氣里像冒著煙,蟬鳴里都透著焦味。而在這片滾燙的熱浪中,有一抹藏藍,一直沒有退場。他們穿梭在青山區的街頭巷尾、派出所、社區角落,在烈日下執勤,在高溫下走訪、伏案,皮膚被曬得黝黑,皺紋藏著故事。他們戰高溫,不服“暑”,用自己的方式,撐起了一把夏日里的“平安傘”。
胡曉陽:路口“活地圖”,40年站成“降溫路標”

59歲的胡曉陽是個老交警,和平大道的車流,他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和平大道車流量上來了,注意疏導左轉車輛!”他對著對講機喊話。近40年站在路口,哪個時間點該疏哪個方向,哪塊路口容易出事,他閉著眼都能說得清。

下午五點,地表溫度逼近40℃。胡曉陽站在路中央,警服早已濕透。他的手因為“老毛病”有些僵硬,但指揮動作依舊干脆有力。“您歇會兒吧,這太陽太毒了!”年輕輔警遞來冰水,他擺擺手:“我歇了,這路口就容易堵,等車流通暢了再說。”

幾天前,一起外賣小哥闖紅燈與私家車剮蹭的糾紛在路口引發爭執。胡曉陽趕到時,警服已被汗水浸透。他沒急著處理,而是先彎腰幫外賣小哥撿起散落的餐盒,轉身拍拍車主的肩膀:“都是著急辦事的人,先看看人沒事不?”他把兩人帶到路邊的樹蔭下,像拉家常一樣分析責任,十幾分鐘,氣就消了,事也解了。小哥臨走時說道:“胡警官,您說話實在,我服!”這種場面,胡曉陽見得多了,可他從不厭,只因那是他守了一輩子的路口。
付勇:社區“解鈴人”,用汗水熨帖夏日焦灼

57歲的付勇,從刑警轉做社區民警已經十多年了。身上的“鋒利”被磨成了“溫和”,但眼里的專注,從沒變過。他說,自己早就把社區當成了家,居民的事,就是他的頭等大事。

炎炎午后,馨園社區里的月季蔫得卷起邊,付勇剛巡完社區回到辦公室,看到窗臺上的錦旗,這是青山區第一幼兒前兩天送來的。他笑了笑,決定頂著日頭再出去一趟,他要對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一次回訪。
前幾天,一位母親急著報警,說孩子放學回家后衣服有異味,懷疑在幼兒園受了欺負。付勇調來幼兒園全覆蓋監控,陪著她把監控看了兩小時,一幀一幀地看。“您瞧,孩子跑得滿身是汗,這衣服在包里悶了4天,出味兒了。”話說得輕,卻說到了點子上。母親的疑懼漸漸消散,臨走時紅著眼圈不好意思地說:“付警官,謝謝您,我太焦慮了。”他擦把汗,笑著擺擺手:“沒事,孩子平安比啥都強。”
有人問他,天氣這么熱,值不值為這種“小事”上心。他一邊走,一邊答:“百姓的事,哪有小事?你把心給他們,他們自然信你。”
羅巍:案卷“活字典”,高溫天里熬出“定心丸

59歲的羅巍,還有一個月就退休。可這段時間,他比誰都拼。
他是派出所的法制員,案卷堆得高高的。他眼不花,心還細。單位最近在辦一起假酒案,涉案人多、證據鏈錯綜復雜,他第一時間請纓進專班,“案子越難,我越不想缺席。”
他伏在桌前,筆尖在卷宗上劃動,仔細核對每個供述細節。汗水從額頭滑落,滴在紙上,洇出一個小小的印。他不在意,繼續看。
“羅叔,您歇會兒吧,我們來盯。”年輕民警勸他。他擺擺手: “高溫天辦案不能急,一點疏漏都可能影響全案走向。” “這份假酒案的證據鏈還得再完善,當事人的供述細節要核對清楚。”

40年法制生涯,他從手寫案卷到電子系統,見證了公安法制的迭代,也成了單位里公認的“活字典”。新警來請教,他從不藏私,把“秘籍”傾囊相授:“審核案子不能只摳程序,得琢磨當事人的訴求,法理之外,還要有溫度。”
連續一周,他和年輕民警一起加班到深夜。一天凌晨2點,被發現趴在桌上打盹。“羅叔,回家睡吧。” 他卻揉揉眼:“沒事,這案子涉及十幾人受害人,早一天辦完,他們能早一天安心。

第二天清晨,羅巍在審核意見簽下自己的名字。他站起身舒展開僵硬的腰,看著窗外漸漸熱鬧的街道,心想這大概就是他對“最后一班崗”的交代吧。
當晚霞灑在城市屋頂,胡曉陽揮手送走晚高峰,付勇走進熟悉的小巷,羅巍將案卷輕輕交到同事手中。
汗水在他們的警服上暈染出一張張地圖,那是責任的印記,更是堅定的藏藍答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