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紹瑛在講述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王俐燃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博 通訊員 包曉霽 常夢星 羅凡
回憶起參軍的經歷時,宋紹瑛的語調平緩,但聲音卻很有力。他習慣按自己的節奏講下去,往事隨著他不時揮舞的手一點點流淌。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醫院,這位百歲抗戰老兵講述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夜奔六里地加入抗日隊伍
1925年,宋紹瑛出生于山東泰安肥城縣一個農家,兄弟三人。少年時期,正值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一個偶然的機會,宋紹瑛在親戚家碰到了許多人在一起吃飯,后來他才知道,這些人都是肥城的抗日游擊隊員。因為這次偶遇,宋紹瑛邂逅了身為游擊隊長的徐勇,革命的火苗就此在心中種下。
于是,17歲的宋紹瑛在一個深夜跑到離家六里地的鳳凰莊,毅然參加了游擊隊。接待他的正是徐勇。宋紹瑛擔任了徐勇的通訊員,從此開始了戰斗的生涯。
在宋紹瑛的手機里,保留著一張時年106歲的老紅軍劉福的照片。這位老紅軍是對他革命生涯影響非常大的人。
在一次抓捕漢奸的行動中,區隊戰友犧牲一人,負傷兩人,于是徐勇派宋紹瑛運送傷員去黃河西邊,順便去學習衛生知識。當時游擊隊的衛生隊長就是劉福。正是他告訴宋紹瑛和戰友,部隊需要他們學習專門的衛生知識。就這樣宋紹瑛和同村戰友兩人被送到獨立一團衛生隊,學習戰場急救、包扎等知識,從此擔任起“衛生員”——這個在部隊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此,宋紹瑛從事起了衛生工作,從部隊到地方,干了大半輩子。
見證中國抗戰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時,游擊隊還在準備渡過黃河開展下一步行動。
宋紹瑛說,得知這個消息,不少人都覺得和做夢一樣,中國終于打贏了,很不可思議。當時,和日寇相比,游擊隊的裝備還很落后,60多個人只有十幾條槍,平均一條槍就能分到幾發子彈。“我們打贏了,再也不怕日本人了!”
但勝利的喜悅沒有持續太久,國民黨就急不可耐地謀劃內戰。1945年8月,上黨戰役開啟。宋紹瑛隨部隊參加了這次戰役。戰斗中,獨立一團的看護長王江負傷離隊,宋紹瑛從縣大隊衛生員被提拔為看護長,跟隨部隊參加上黨戰役。勝利后,所在部隊也更改番號,變更為二縱四旅十團,隸屬中原野戰軍(劉鄧大軍)。從此,他跟隨劉鄧大軍開始了新的征程。
百歲老兵不忘初心
在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的戰斗中,宋紹瑛在救治戰友過程中光榮負傷,從此落下終身殘疾。
1947年10月,宋紹瑛在營里當看護長。一發炮彈炸響,警衛員當場犧牲,還有一個傷員在喊:“衛生員……衛生員……”宋紹瑛顧不上仍在不斷落下的炮彈,跑到傷員身邊。就在他正要系上繃帶的時候,突然感覺大腿像是被人狠狠捶了一下,他低頭一看,褲子炸開一個大窟窿,子彈打到動脈,血在往外噴射,都濺到了他的臉上。宋紹瑛的傷勢嚴重,衛生隊長劉福安排4個老百姓,用擔架把他抬到了旅部后方醫院,走了兩天才送到。為了感謝他們,宋紹瑛把劉福臨別時給他的兩塊鋼洋都送給了這四個老百姓。
在旅部醫院,宋紹瑛養傷養了大半年。傷恢復到差不多的時候,宋紹瑛被調至中原榮軍學校校部衛生科,任醫務干事。后來因工作調動,他又遷往武漢。1952年,部隊轉業,宋紹瑛服從組織安排,被分配至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現合并于華中科技大學),直到1985年離休。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這位百歲老兵說,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容易,不忘來時路,才能走好未來的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