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經理馮文在施工現場

盾構施工現場

馮文(右)在施工一線

項目團隊討論施工方案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呂銳 通訊員 尹磊 田萬石 實習生 饒培穎
在亞洲最長城市地鐵環線武漢地鐵12號線7標項目的地下深處,盾構機的掘進聲中,總能看到項目經理馮文的身影。這位從四川廣元大山里走出來的建筑人,數十年如一日,深深扎根在軌道交通施工一線。
他的故事,始于蜀地山鄉。
1989年,馮文出生于四川廣元的農村。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瓦礫間的震顫之后,爺爺“筑造堅固家園”的樸素堅持,在剛成年的他心中埋下了一粒關乎基建的種子。這粒種子最終在西南交大的土木圖紙上發了芽。
2014年,他帶著專業知識與建設夢想,走進了中鐵十一局。這里“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作風與擔當,與他內心的夢想完美契合。從工地技術員起步,施工圖紙和鋼筋混凝土,漸漸勾勒出他生活的經緯。
挑戰“硬骨頭”
2024年8月,在武漢地鐵12號線7標這個公認的施工“硬骨頭”,馮文扛起了項目經理的重擔。風險源高度密集,挑戰撲面而來。他延續了技術先行的策略,方案管理如同他手中的羅盤。
盾構施工中,“大埋深、高水壓、大縱坡、小半徑、穿房屋群、上軟下硬地層”的疊加風險,如同地質“雷區”。馮文身先士卒,扎根一線,帶著團隊將那些關鍵設備優化改造一一落地,每一項改造都經過反復試驗驗證,為盾構機穿越險境提供了硬核保障。
車站深基坑施工中,周邊為軟土地層,土體承載力低、變形敏感,易出現墻體開裂、基底隆起、涌水等問題。他組織團隊,直面并攻克了“地連墻缺陷處理”、“軟土地層深基坑開挖變形控制”、“深基坑涌水應急處理”等關鍵技術難題。通過優化支護參數、加強監測頻率、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確保了基坑施工安全。
方案先行者
在盾構施工這一核心戰場,馮文習慣用方案說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他的信條。
高質量施工的推進,始于詳盡到毫厘、可靠如磐石的方案。他推崇高效務實,力避冗長的大會議。取而代之的,是聚焦關鍵問題的專題會、項目經理專題會,將精力砸在真正的難題上。
“8臺盾構同時掘進”的組織密度,本身就是一場硬仗。盾構機的掘進節奏、渣土外運的線路規劃、同步注漿的材料調配,任何一個環節脫節都可能導致窩工。而疊加其上的“小半徑、大縱坡、高埋深、高水壓、上軟下硬、穿越既有線及建筑群”環境,更讓施工難上加難。馮文的技術組織力在這時顯現——他推動設備進行一系列開創性改造:給盾構機換上更緊密的“關節”——盾尾、鉸接、主驅動三大密封系統升級提升防水可靠性;讓注漿和泥水環流更順暢地“呼吸”——注漿系統、泥水環流系統防滯排改造優化地層控制;給土壓盾構的螺旋機裝上“保險”——土壓盾構螺旋機防噴涌改造保障施工安全,輔以應急管理體系的全面強化,讓每個操作手都熟悉應急處置流程。
同時,他狠抓班組建設, 切實落實“穿透式管理”,確保方案穿透到每一個操作終端,讓盾構隊的工人心里有底,在復雜地層中一寸寸掘進得更安全、更高效。
團隊的合力
地下工程的復雜艱險,非一人之力可克。馮文深諳此理,他始終將團隊視為攻克難關的基石,把專業能力建設與和諧團隊建設作為管理的核心抓手。
他給團隊刻下三個詞——“并肩協作、執行有力、迎難而上”,這像一種無聲的契約,融入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從技術方案研討到現場施工調度,從安全巡查到后勤保障,這三個詞始終是團隊行動的準則,讓分散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繩。
溝通中的摩擦就像盾構機刀盤旋切土壤砂石一樣在所難免,馮文常說“個人擔當塑造執行力”。他引導管理人員主動作為、化解矛盾于無形。他習慣在人群中尋找微光,對表現優異者,一聲及時的慰問,一份真誠的表彰,讓榜樣的力量在團隊里悄然流動,帶動更多人主動向前。
細微之處,亦見用心。項目部駐地規劃得整齊合理,宿舍、食堂、會議室分區明確,通行路線清晰;物業管理井井有條,衛生清掃、物資補給、設施維護按流程推進;項目部整潔有序,圖紙資料分類歸檔,工具器材擺放規范;甚至綠化帶也透著精心,既美化環境又不影響通行,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與活力。這些看得見的秩序、精益求精的細節,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團隊的歸屬感與戰斗力,為高強度的掘進筑起堅實的后方。
肩上的分量
技術與管理之外,馮文像一位園丁,目光投向團隊的未來。他看重方向,更看重人才的成長,堅持黨建引領,讓業務深入每個角落。
問及帶年輕人的秘訣,他的回答簡短有力:“先把人用對,再把人逼出來?!闭l適合攻堅,誰長于協調,他心里有桿秤。他敢于放手,為新人搭臺,物盡其用。
“馮經理是個‘拼命三郎’,”一位年輕技術員感慨,“每當我撐不住時,想到他肩上擔子比我們重百倍還在帶頭沖,就又能咬牙挺一會兒。”凌晨一兩點的工地、深夜的方案研討室、清晨七點準時召開的會議——馮文用鐵打的作息和飽滿的精氣神,樹起一面旗幟?!澳腥艘芸盖рx壓,”他的聲音擲地有聲:“擔子先到我肩上,你們只管往前沖!”這或許是他對“傳幫帶”最硬核的詮釋。
在幽深的地層之下,他如一面高揚的旗幟,以實干詮釋著“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軍精神。馮文和他的隊伍,正用鋼鐵的意志與創新的智慧,一寸寸拓展城市的維度。汗水與智慧澆筑的,不僅是一條條通往未來的通途,也是一代建設者無聲的擔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