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網友徐先生發帖稱,1年半時間里,G326次列車同一區間的高鐵票價竟然上漲了40多元,引發公眾對高鐵票價調整機制的關注。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中國鐵路12306。工作人員解釋,部分高鐵的公布票價確實有所提升,這是由于實行了市場化票價機制。同時,高鐵動車組列車客票價格不在國家價格聽證目錄范圍內,因此票價調整不需要舉行價格聽證。鐵路運輸企業在調整票價前,圍繞高鐵沿線經濟發展水平、運輸市場供求狀況、其他交通方式競爭等因素開展了深入研究,并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征求了社會意見。(據7月22日經視直播)

當下,高鐵已經成為多數人遠途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不少高鐵線路的票價本就不低,部分已經直逼飛機票價格。在這樣的基礎上,票價猛然上漲幾十元,消費者難免會感到“肉疼”。當然,也有網友指出,高鐵會依據季節、時段、線路客流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價格,打折的情況也并不少見,不能只盯著漲價而忽視了降價。
從法律層面看,高鐵票價屬于企業自主定價范疇,鐵路運輸企業可根據市場供求、運營成本等因素靈活調整票價,理論上能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客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例如,熱門時段票價上浮可緩解擁擠,淡季折扣則能吸引更多乘客。
然而,乘客對價格的“痛感”也并非無理取鬧,鐵路企業雖然有權調整價格,但調價的過程不該如此“靜悄悄”,如果不是經常乘坐這趟線路的乘客,恐怕還發現不了這一變化。雖然12306工作人員稱漲價前通過問卷調查征求過社會意見,但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個問卷似乎是沒有發給我”“請問是在哪個角落默默調查完了?”
這樣的漲價模式,難免會讓消費者覺得不被尊重,也會引發質疑:票價調整究竟依據什么標準?是成本上升、競爭壓力,還是單純“試水”市場反應?若缺乏公開透明的解釋,乘客只能被動接受結果,自然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高鐵并非不能漲價,關鍵在于要向公眾闡明漲價原因,詳細說明影響價格的因素,并且在漲價前與消費者建立更公開、透明、充分的溝通機制。比如,提前通過官方渠道公示調價依據,詳細說明成本構成、市場對比數據等;在12306平臺設置票價調整說明專區,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解答乘客疑問;甚至可以像航空業那樣,推出“價格日歷”,讓乘客提前規劃行程。倘若漲價合法合理,相信多數乘客能夠理解。
說到底,公眾對高鐵漲價的敏感,源于對其公共服務屬性的期待。連日來,關于高鐵的各種議論和吐槽,頻頻登上熱搜——規定不要吃方便面,但又不提供價廉物美的盒飯;座椅清洗消毒沒保障,推動一次性座椅套熱銷;不文明行為頻頻出現卻沒人管等等。如今,乘客對高鐵的期待不僅僅是快,還包括更舒適干凈的座椅、更文明安靜的環境、更便宜可口的餐食等細節,若票價上漲了,服務卻始終停留在原地,難免讓人覺得“錢花得不值”。
高鐵作為國民交通的“主動脈”,其票價調整牽動人心。企業自主定價權不能簡單等同于“想漲就漲”,而需以透明溝通、服務升級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乘客的信任和支持,實現市場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