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日上午,陽新縣陶港鎮碧莊村,“00 后”寶媽袁海燕給 4 個月大的兒子喂完奶,將其交給婆婆后,走進自家客廳,嫻熟地拿起從路遙鞋面加工廠領回的鞋面布忙碌起來。在陽新的一些鄉村,通過 “媽媽崗” 培訓,像袁海燕這樣在 “家門口” 實現就業的寶媽還有很多。

這是陽新縣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成為民生服務實效的生動縮影。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陽新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深化 “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 這一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學查改一體推進,“深入基層、干字當頭、惠民行動” 一體發力,以學習教育成效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
深入基層察民情
“過去提意見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鎮村干部主動上門聽訴求,家門口的溝渠疏浚好了,今年汛期再也不用擔心了。” 一周前,陽新縣龍港鎮巖泉村村民陳世貴在“三聽三改”開門教育活動中,給出“十分滿意”評價。

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龍港鎮設立 5 個“基層哨點”,通過“敲門行動”、熱線電話、灣組會等形式,構建立體溝通網絡,推動 “民聲” 轉化為 “民生”。
學之愈深,行之愈實。黨員干部踐行 “四下基層”,深入田間地頭聽民聲、房前屋后察民情,群眾真切感受到 “干部走下去、問題收上來、難題解決好” 的務實作風。
時值盛夏,陽新縣多個住宅小區內,有一群人頂著烈日穿梭在樓棟間,汗水浸透的衣服緊緊貼在后背 —— 物業維修人員正加緊處理居民反映的屋頂滲水、管道老化等問題。

這一現象源于陽新縣住建部門的物業領域專項行動。
前陣子,陽新縣住建局通過線上征集、專項巡查、業主反饋及全面排查,累計收集物業領域問題 744 條,推動解決 426 件,并出臺《陽新縣物業企業星級考評管理辦法》,以制度剛性提升群眾居住品質。
陽新縣山好水好,一年四季瓜果飄香,但農產品 “出村進城難” 一直讓果農犯愁。
陽新縣人社局以免費數字技能培訓為抓手,開設網絡創業(直播)等實用課堂,將直播間設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授直播運營、短視頻推廣等實操技能,引導學員把手機當作 “新農具”,讓直播成為 “新農活”,帶動 200 名學員化身 “帶貨新秀”。
學員肖志霞結業后三天內助農售出鮮桃 1.3 萬斤;學員陳世軍單場直播吸引觀眾 3000 余人、銷售 700 余單,有效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銷量。
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全縣 94 家單位黨委(黨組)班子及領導干部堅持開門搞教育,深入查擺問題 3305 條,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逐條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形成覆蓋全縣的“問題整改作戰圖”,確保群眾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干字當頭解民憂
“這份經濟成績單還比較亮眼!”陽新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后,大家一致認為。
數據顯示,陽新縣上半年規上企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 5 類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全市約10 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市第一,房地產投資及商品房銷售逆勢實現“雙增長”……
優異成績的背后是全縣各級黨組織圍繞企業“做文章”,緊盯發展腸梗阻,動真格求實效,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聚焦“奮進百強、工業強縣、項目建設”的發展要求,陽新常態化開展“雙百”活動,組建 200 人“富川幫辦” 隊伍,嚴格落實“政策上門、問題銷號、跟蹤問效” 閉環管理,開展上門服務 1800 余次,收集企業在用工、融資等六大領域訴求 96 條,高效解決 87 條,辦結率達 90.6%,企業滿意度達 98.7%……
聚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一次辦”為導向,陽新縣深化開展60個高頻事項“一事聯辦”及“一件事”改革,推動27個行業“一業一證”改革落地。
今年以來,該縣共辦理 “一業一證”786 件,聯辦事項達兩個以上的辦件21件,企業開辦實現 “2 小時辦結”,較 2024 年提速 60%,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 25 個工作日,辦理材料精簡 42%,有效提升集成化服務效能。
聚焦化解涉企糾紛,針對重要商圈“華聯時代廣場”980 戶商鋪業主因返租方式變更導致所得租金下降引發的群體性糾紛,陽新縣創新“262”群眾工作法,建立 “雙向服務” 機制,推動運營方與業主開展協商談判 30 余次。
通過出臺《商業綜合體委托經營管理規范》,“華聯時代廣場”矛盾得以化解,商業體客流量提升 15%,業主滿意度達 92%,實現“群眾得實惠、企業穩發展”的雙贏局面。
以此為契機,該縣成立營商環境法庭,建立涉企案件“綠標簽”制度。上半年,陽新縣涉企糾紛平均審理周期縮短至38 天,高效審結民商事涉企案件1618 件,執結涉企案件794 件。
惠民行動暖民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廣大黨員干部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成為民服務實效,緊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務實舉措推動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我前段時間剛做完 CT,上次在其他醫院的檢查結果也都在這里,到你們這怎么還要重新檢查、重新預約?”幾天前,在陽新縣一家醫院,一位患者斜依在分診臺大聲抱怨。
針對這一問題,陽新縣衛健局主動領題,實地調研后認為,當前醫療衛生機構分散運行、檢驗標準存在差異是根本原因。衛健部門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整合縣域內 21 家醫療衛生機構檢驗數據,打通信息壁壘,實現 CT、核磁共振、血常規等 12 類常見檢查項目結果互認。
截至目前,縣域內累計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1.2萬人次,為患者節省檢查費用227萬元,單例最高減負800元,節約時間8萬小時,群眾滿意度達98.6%,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5月28日,湖北省全面推行可彈性工作、居家上崗的“媽媽崗”就業模式后,陽新縣迅速啟動、大力推廣。
6月11日,陽新縣人社部門舉辦陽新布貼“媽媽崗”專項培訓,通過系統傳授千年非遺布貼技藝,為“媽媽崗”探索出“非遺+就業”創新增收路徑,不少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目前,這一就業新模式已在多地推廣,參與招聘“媽媽崗”企業10余家,發布崗位63個,達成就業意向27個。
事實上,陽新縣的暖心措施不止于此。為打造友好城市,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就業等領域政策,推出 “15 分鐘便民生活圈”“10 件民生實事”,構建全鏈條民生服務體系,形成 “群眾點單、部門接單、政府督單” 閉環機制,以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效托起群眾 “穩穩的幸?!?。
下一步,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將進一步深學細悟,以學鑄魂促進作風轉變;深查細照,找準病灶深挖問題根源;深改細治,動真碰硬務求整改實效。同時,堅持向制度建設要長效,讓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民服務質效,讓作風建設實踐轉化為服務發展動能。(記者 賀介飛 通訊員 田爍 劉煜金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